□薛錦晨
1984年,我加入了莆田市象棋運動隊,有幸參加了全省象棋比賽兒童組的各項賽事。回首我與象棋的不解之緣,不禁感慨萬千。
小時候,象棋是我最主要的玩具,還是自己用摳下來的壓歲錢買的。
象棋的走法,是我向老家同一個生產隊的莊新楷請教的,他是我的啟蒙老師。那年,我六歲,作為回報,我幫他家看了一下午的曬稻谷,不讓鳥兒吃上一口。
那時農村住的是“集體厝”,出出入入的人多,看到我擺棋盤,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指導我下幾把。下的次數多了,自己也進步了不少,成了村里的“小棋王”。
記得有天晚上,白沙鎮衛生院司機阿國下鄉到我們村,跟我爺爺對弈。爺爺連輸兩盤不想玩,被他纏得沒辦法,就說找孫子跟他玩。后來,三盤兩勝,我居然把阿國打趴了。此后,在阿國“大喇叭”的宣傳下,這件事也成了十里八鄉的笑談。
我在老家白沙獅亭小學上到三年級上學期,下學期轉學到莆田市實驗小學。在新學校,我以棋會友,結識了不少小伙伴。
在市實驗小學讀四年級時,我在學校游園活動中,過五關斬六將,把六年級的“擂主”阿震(雷震)趕下臺,從此名震全校。過了不久,班主任歐文鐵老師,在我們班施行公推班委,我被同學們“推”上了副班長,這是一次令人難忘的“公開選拔”。
我在學校的表現,也引起了莆田市體委的注意,把我列為運動隊候選對象,經過與其他候選兒童的pk,最后我成功入圍了。
1984年的春天,莆田市象棋運動隊在舊游泳池旁莆田市體委的基地短暫集訓后,統一乘長途車,趕赴羅源縣城參加全省象棋比賽。
在羅源的那些天,賽事緊鑼密鼓,莫名的緊張、莫名的激動、莫名的壓力,一場比賽下來,心里啥味都有……
那些天,羅源的街頭巷尾都在播放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家國情懷,從此在小小的心靈萌動……
那是一段難忘的兒時記憶,也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行。作為當時年齡最小的運動員,一路上受到莆田市運動隊領隊和師哥、師姐的百般呵護,時隔40年,雖然想不起他們的名和姓,但我一直心存感恩。
據白沙薛氏族譜記載,莆田薛氏始祖薛廷輝“獻鎮地請建興化軍”,立下了功勛。第五世薛奕是北宋武狀元,累贈防御使、兵部尚書。在老家獅亭村,幾百年前興建的薛氏宗祠,無言地訴說著先祖榮光。清朝進士郭尚先和末代帝師陳寶琛,也在村里留下了珍貴的墨寶……
世事如棋,棋如人生。小小棋盤,讓我了解了家族淵源、家風傳承;讓我領悟了勝固欣然、敗也可喜的難能可貴;也讓我明白了山外有山、奮斗不息的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