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先生藝術的價值與作用,已達到何等教育功能的目的,其作品不但給人獲得審美享受,而且更給人一個激勵,鼓舞向往未來;不但能凈化,淘冶人的心靈,而且更能激動人心的感情、民族的感情、鄉土的感情,這就是李耕先生藝術的最大效應。
從此可此看到李耕先生用傳統技法表現時代人物精神為主題的作品,當以新人新事聯在一起,這些新生事物之間種種聯系的,牽引以及種種的交往,反應的表現賓主地位,空間與時間的安排等等,都要在構思和構圖上得到完美的解決。
用傳統歷史人物故事為主題的,多以激勵教化,勸善的內容為主,由于故事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情節性和人物的表情、感情的交往,它必然涉及到人物與人物的互為關系,人物與時代環境之間的關系,如抗美援朝與歷史救趙的故事聯系起來,聯吳抗魏與歷史聯系起來,這體現了藝術家具有高度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思想精神凝聚起來。是李耕先生藝術為時代形勢服務的主要思想因素。
一幅畫的構思到構圖:正如一場戲一樣,舞臺上場面如何調度,如何安排,許多有關事項都為這場戲的前臺演出服務的,是同一回嗎?李耕先生對構圖的處理確實有他獨一無二的見解,十分巧妙奇拙的。藝術家要有歷史觀點、民族觀點、時代觀點、世界觀點,才能把握住藝術的適應性能力。有人贊譽說:“李耕先生不但是靈魂的工程師,也是設計師、導演,又是時代的鼓動者和號召者。”
李耕大師藝術成就,是與他本身修養分不開的,他自己沒有入正規校門求讀,是靠自學搏覽群書而得就的。他對佛學研究甚深,他畫道釋人物形象特別生動神奇,如彌勒佛畫是李耕先生最受人們喜愛的特殊代表作。大家稱之“李耕的彌勒佛”而名揚海內外。他畫的彌勒佛作品上有時題了這么一些句子:“修身容易做人難,塵海浮沉苦與甘,喚汝回頭生彼岸,布囊放下心不安”,“瞻彼人間歌舞地,風花無處不顛狂hellip;hellip;”。他看破了風塵,他愿與平民、工匠結為志友,多么樂耶!唯有幽人不與浮華競,認為善者未必賢,以下未必賤,不躬于權貴,便幽靜,興來獨歌琴一曲,花下風吹醒暢矣!
李老師他一生藝術生涯中悟得做人的道理:“人生若波蘭,世事有曲屈,養心為人是正道。”修到人品好,畫品達到無限的境界。他歷來就是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更無對自己噓高一聲。胸懷大志,埋頭探索,力求提高自己藝術在流派紛呈之時代里,爭得藝壇上獨守一席之地,使他畫景無限光明,這正是李老師高貴精神之所在,是給我們后代永遠學習的楷模。
李耕老師作畫構圖與筆墨的形成,用藝術話語給予歸納如下:圍繞中心,突出主題,重點定位,布局新奇,大小段落,自有關聯,先開后合,互為顧盼,景物次第,賓主分明,大小相間,錯落有致,有山有水,三遠結合,遠近高低,相掩互讓,群象造型,老少有別,各殊其態,抒發情懷,力注毫端,氣貫骨法,技巧善變,探灑自如,墨韻淋漓,靈氣生輝,人景得勢,滿幅傳神。 (下)(蔣金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