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一雙巧手。只見她十指翩然,刀行紙處,碎紅紛飛,一幅形神兼備的剪紙圖案片刻之間便呈現在觀眾面前。這位來自閩東柘榮剪紙大師的精彩技藝讓大家贊嘆不已,疑為天作。
5月8日下午,莆田市臺灣大酒店一樓書畫藝術館書香撲鼻,人聲鼎沸,“情系玉樹”書畫藝術品大型賑災義賣高潮迭起。演藝臺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柘榮剪紙”藝術傳承人鄭平芳女士正在全神貫注地進行剪紙藝術表演。
這是一位婉約精致的南國女子,素雅的打扮,靦腆的神態,猶如初出深山的妹子,寧靜柔和,帶著一股山野的清新。她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散發著優雅的藝術氣質。身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柘榮縣剪紙協會副會長的鄭平芳,說起剪紙藝術,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一向自詡并不孤陋寡聞,對藝術略知一二的我,廝日里與各路藝術家混在一起,醉心于莆田的“仙作”雕刻藝術,沾沾自喜,感覺良好。今天,在鄭平芳的作品面前,方知在“仙作”之外,尚有一種名曰“柘榮剪紙”的神奇藝術,攝我心魂,叫人留戀。我驚訝其剪紙藝術的神韻和意蘊,膺服于它那線條簡練,紅白分明,惟妙惟肖的強烈藝術魅力。面對這位嫻熟的“小女子”,我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探究一番。
據史料記載,唐末以后,由于戰亂等原因,陸續有中原流民遷入柘榮定居,在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中原文化的原始積淀與新生活環境結合,衍生出閩東獨特的地域文化——柘榮剪紙。其古樸、深厚、粗獷的寫意風格與黃河流域的民間剪紙藝術一脈相承,同時又極具鮮明的地域個性,將北方質樸與南方的靈秀結合在一起,把閩東小城的細膩、古雅、纖麗與黃土高坡的淳樸、剛健、粗拙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折服,一嘆三唱。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一個織簍,成就了八閩之東的一朵藝術奇葩。1972年出生的鄭平芳從小正是在這種連空氣中都洇缊著芬芳剪紙藝術的氛圍長大。她的外婆有一手繡花的絕活,人稱“洪坑第一繡”,是個聞名十里八鄉的大名人。經其親手繡出的花鞋許多人都舍不得穿,而是作為藝術品供在家里欣賞。從小就隨外外婆生活的小平芳,每當外婆繡鞋時,她都會在旁入神觀看。只見外婆線起線落之間,碎紅散盡,一幅精美的圖案便浮現于繡花鞋之上。這種至純的原生態民間藝術著魔般地吸引著年少的鄭平芳并在其今后的剪紙藝術創作生涯中深深地打下了印記。因之,上大學時,她毫不猶豫地選定福師大美術學院裝飾畫專業,將現代美學理論與傳統剪紙工藝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所創作的作品在保持原汁原味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同時,又具有現代人審美的時代特征。生動傳神,躍然于紙。
多年來,她憑著對生活細微的體察,以大膽豐富的形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剪紙藝術表現出來。作品《開國大典》,以冼練的構圖、疏朗的畫面、飄逸的線條將原作恢弘的氣勢和震撼人心的時刻用剪紙這一古老的工藝再現人間。
作品《威震山河》,更是將百獸之王虎之威猛、神勇刻劃得神乎其神。畫面上柔美的花木、峻峭的崖石、怒吼的猛虎,在構圖上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品讀這幅作品,我仿佛聽到虎之長嘯及山谷中久久的回音......
通過多年的努力,鄭平芳的作品形成了清麗、簡淡、純樸、遒勁的藝術風格和蘊含著靈動飄逸的時代氣息。她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并被多個權威美術館收藏,2008年五四青年節,在首都國賓館,她代表福建剪紙藝人為江澤民主席夫婦現場剪紙并合影留念,其作品《平芳剪紙》畫冊被江主席夫婦收藏;2008年6月,《百廉圖》榮獲第二屆“華夏情”全國書畫藝術大賽金獎。2009年10月,她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愛心書畫藝術家”榮譽稱號。
鄭平芳深知,在剪紙藝術的自由王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臻善至美永遠是她的藝術信條。至今,她已完成了《水滸108將》、《百虎圖》、紅樓夢《十二金釵》、“成語故事”及福建三大女神媽祖、陳靖姑、馬氏真仙系列剪紙作品的創作。近日,她全身心投入8米長卷《觀世音》的剪紙創作,這件作品將于今年6月18日在莆田工藝城“百花獎”期間展出。
對于未來,她的宏愿一是傳承,培養出更多的剪紙人才;二是出書,將自己所創作出的剪紙作品分門別類整理出版,使更多的人了解“柘榮剪紙”這門東方獨有的藝術。
這位被譽為“柘榮神剪”的年青剪紙大師、寧德市政協委員談起剪紙,眼神是那么地堅毅,又仿佛是鄰家小妹,和善、可親。在她的面前,我們領略了藝術的的真諦和生命的靈動,看到心之原野上那一簇美麗的“毋忘我”在碧綠的草地上迎風搖曳...... (陳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