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大家可能都知道山東煙臺蓬萊閣有八仙,傳說是“八仙過海”處;殊不知這個被譽為“丹崖仙境”的蓬萊閣景區中,除了八仙之外還有海神媽祖!今天,我來講述煙臺的一座媽祖廟——蓬萊閣天后宮。
蓬萊閣坐落在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城北海邊的山崖上,最早創建于1070年的宋朝。它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一起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是一個中國古建筑群,主要由呂祖殿、三清殿、蓬萊閣、天后宮、彌陀寺等建筑組成。這里單表蓬萊閣天后宮。
蓬萊天后宮位于蓬萊閣景區內。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四進院落,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鐘鼓二樓、戲樓、前殿、垂花門、東西兩廡、正殿及兩耳房、后殿。
廟祀始于元代,原建筑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毀于火,翌年重建。清光緒六年至十年(1880—1884)陸續進行大修。
1982年,連同蓬萊閣整體建筑群由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后宮建筑群整體布局基本分為前后兩大院。圍繞前院的一組建筑是:南面為山門,其狀若城門,在城垣上并列開三個券洞門,中門額作“顯靈”二字,墻垣上覆蓋單脊兩披屋檐。
穿過山門,在寬敞的院落中,東西兩側的前方是兩座造型古樸的鐘鼓樓。中間是坐南朝北、三面敞開的雙層戲樓,專供演戲娛神之用。戲樓外觀造型為卷棚式歇山屋頂,木石結構。檐下欄桿及重柱均作傳統題材的精雕彩繪,表演區的三面亦有花格護欄。前面兩方柱上鐫有隸書對聯曰:“樂奏鈞天,潮汐聲中喧島嶼;宮開碣石,笙歌隊里徹蓬瀛。”戲臺兩側各有赭紅色巨石三座,兩兩對峙,蔚為壯觀,清代金石家阮元命名為“三臺石”,后知府張又名之為“坤爻石”。
與戲樓舞臺相對為天后宮前殿。平脊硬山頂,額懸“天后宮”豎匾,門扉書聯:“海邦萬里波瀾平;蓬瀛千載慕神庥。”殿內左右兩側塑有守門神像(千里眼、順風耳)。
從前殿旁穿過垂花門,即進入后院,院中一棵千年古槐,樹干雖已中空,但仍枝葉繁茂,樹蔭覆蓋全院。院北面即天后宮正殿,兩廂為廊廡,組成封閉式四合院。
正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懸山頂,立面明朗寬敞,額懸“道德神仙”橫匾。
東西廊墻壁上嵌有知府英文的《重修天后宮記》碑石與捐題芳名附碑。正殿門檻和殿內中四柱均為名貴的鐵力木。
天后神龕置于中央高臺上,金身坐像高達3米,四名侍女分立左右。殿內東西兩側塑有八位文神。
正殿后面為一個小院落,天后宮的后殿(寢殿)即坐落其北。此殿為樓閣式建筑,前廊明柱兩根,額題“福錫丹崖”。
中堂臺座上的神龕內,塑天后坐像及伺立侍女。東西兩廂置木雕垂簾式起居室,室內擺設精雕的寢臥及起居家具。二層為天后娘娘的梳妝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