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白海棠詩中,寶釵和黛玉是針對被殺方的尸身有感而發。寶釵是側重于雍正執政失誤的批判。黛玉則側重于雍正尸身的善后處理。按李紈的評判,若論詩的風流別致則是黛玉。若論含蓄渾厚當屬寶釵。而探春和寶玉的詩則是以殺帝方,即面對雍正首級有感而發。他們不是沉浸在殺帝的得意忘形,而是焦慮于殺帝后不該一路留下痕跡的后果與隱患。這種擔心則隨著遲到的史湘云所寫的二首白海棠詩的影響而解除。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部門,種得藍田寶一盆:”意指呂四娘象神仙一般利害,輕而易舉取得雍正首級順利歸來。
“自是霜娥偏愛涼,非關倩女亦離魂”:意指常娥本性好靜而深居月宮,那里會去理會呂四娘的所作所為。何況月夜趕路是常理,黑認趕路人起疑。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夜痕”:意指奇恥大辱,羞于啟齒的陰影有誰會去公開丑事而剖白于天下,何況過往的行人和泥漬早就新添上了難辨的痕跡。
“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且喜大家都做了這么多的好詩,希望姐妹們不要因此而停頓下來,無端地去揣測皇家巴不得要守住的秘密。
其二
“藜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蘅芷”為多年生草木香草。香為芳香,芳為反。“薜”為雪,即殺。“宜”為疑。這句詩的意思是多年以來,雍正帝位的正當性在皇家搞得眾叛親離。尤其是暴政使無數無辜的百姓慘遭殺害。這些人都恨不得親身殺掉雍正。因此殺害雍正的兇手嫌疑可以是來自窮(墻)鄉避址之徒,也有可能是來自日本(盆)皇族親近之人。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意思是呂四娘祖父和父親尸體被銼骨揚灰(花),難于找到這兩人(偶)的尸骨。但他們的靈魂也十分盼望能得到平反和報仇。呂四娘正是出于這種悲傷和決意雪恥的決心殺掉雍正(斷魂)。
“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一邊是呂四娘因呂家文字獄而流干了眼淚,一邊是晶瑩發亮的雍正的仿制臉下面隔著如月亮大小的割破痕跡。
“幽情欲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這種不該發生和冤冤相報(幽情)的事情,準備向娥娥(常人)傾訴,無奈自己也不是十分光明正大的美人計(虛廊:戲郎)細節羞于啟齒,只能把這個秘密埋進昏暗的夜色之中。
“眾人看一句,驚訝一句,看到了贊到了,都說:lsquo;這個不枉作了海棠詩,真該要起海棠社了”。句中的 “海棠詩”為還躺尸,即雍正的尸體。“海棠社”為還躺逝,即雍正雖然還躺在那里,但已經去逝了。史湘云的這兩首詩,理由充分,說服力強,輕易地解除了姊妹們懼怕朝廷追蹤的顧慮,放心地結社吟詩。
(全文完)(吳明星 鄭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