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媽祖出游的習(xí)俗盛行于莆田和周邊、沿海一帶。
每年正月元宵節(jié)前后,規(guī)模較大的媽祖宮廟都會卜定一個日子,選定一個或數(shù)個“福首”,組織一支巡游隊伍,包括儀仗、儀衛(wèi)、清道、彩車、馬隊、伡鼓、鑾輿等等執(zhí)事,然后請出殿中的媽祖神像,在大鑼和九門銃聲中起駕出游。巡游隊伍一般在當(dāng)?shù)乩@境,繞來繞去,媽祖敬仰者在自家門前擺好香案接駕,每人手捧一束香等候,當(dāng)媽祖鑾駕出現(xiàn)時就地跪拜或作揖,放一串鞭炮為媽祖壯威,燒一堆篝火為媽祖烘腳;有的還會備好一個小紅包,跪拜之后,掛在媽祖胸前,俗稱“掛脰”。而更多的人是在媽祖巡游路線上駐足等候,夾道歡迎,除了拜媽祖之外,也在欣賞出游隊伍中的彩車、妝閣和伡鼓表演,每隔一段路,還會有儀衛(wèi)的“跳棕轎”表演。出游媽祖一般要到黃昏才回宮,宮中自有接駕的儀式和另一番熱鬧。
媽祖出游的寓意是,通過繞境,庇護合境黎民平安昌盛。當(dāng)然,在所有的媽祖出游活動中,最隆重最有特色的要數(shù)湄洲媽祖祖廟的媽祖金身出游了。
湄洲媽祖祖廟媽祖出游自正月初十開始,到正月十四晚上回宮,整整五天,這是湄洲島上的古例,年年如此。其形式同大陸各地出游習(xí)俗大致相同,只是這里的規(guī)模更大、時間更長。出游隊伍十分壯觀,依次是清道旗、大燈、大鑼,后面對稱排列的是鹵簿,也就是儀仗隊,然后就是大涼傘和媽祖鑾駕。
湄洲媽祖祖廟媽祖出游的精彩場面有三組,分別是起駕、巡游和回宮,高潮在回宮。
正月十四,媽祖回宮前已在島上游了五天,一路傳遞香火,一路接受膜拜,最后都要選擇在東蔡村的上英宮停留。每年,上英宮的董事會和全村媽祖敬仰者都要為此精心準(zhǔn)備,緊張張羅。入夜時分,祖廟鑾駕終于游到了上英宮,暫時入宮歇息。這時,宮廟前的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廣場中央是一堆燒得正旺的火堆。接著,廣場上接連上演“跳棕轎”“擺刀轎”“吃鋼花”等節(jié)目,圍觀的人感到興奮刺激,喝彩鼓掌的聲浪此起彼落,直干云霄。而此時在宮中,一幫人正在接連“擲筶杯”請示媽祖,卜決回宮的時辰。待“三圣杯”一出,媽祖就要回宮了。按照離宮出游的順序,出游隊伍又浩浩蕩蕩向祖廟進發(fā),準(zhǔn)時在午夜時分到達正殿,送神安座。
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各村的分靈宮廟都要帶本宮的媽祖去祖廟叩拜,并以這種神秘的形式給一年一度的媽祖出游畫上句號。
值得一提的是,湄洲媽祖祖廟媽祖金身出游,歷來只局限在湄洲島內(nèi),從未延伸到島以外的地方。但是在1997年初,她卻破天荒第一次去臺灣巡游,歷時100天,巡游19個縣市,駐蹕35座分靈廟,行程萬余里,朝拜的媽祖敬仰者上千萬人次。此后,媽祖出島巡游成了新俗,湄洲媽祖祖廟媽祖金身又應(yīng)邀赴金門巡游,赴澳門巡游,2009年祖廟媽祖在莆田市全境巡游,每次巡游都引起轟動。
后來,應(yīng)南洋諸國華人同鄉(xiāng)會和媽祖分靈宮廟的強烈要求,湄洲媽祖祖廟決定于2017年開始舉行名為“媽祖下南洋 重走海絲路”的媽祖巡安南洋諸國的活動。巡游期間,湄洲媽祖祖廟護駕人員與巡游地的官方、同鄉(xiāng)會、分靈廟負責(zé)人以及媽祖敬仰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聯(lián)誼,雙方互贈禮品,共敘媽祖情,共話家鄉(xiāng)事,取得了弘揚媽祖文化的顯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