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黨委書記柯金國在就業招聘會現場與大學生深入交流
院長許冬紅向參訪者介紹學院辦學情況
光影流轉,凱歌奮進。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辦學以來,全體教職工櫛風沐雨、朝乾夕惕,實現辦學從小到大、從舊到新、從弱到強的蛻變。展望新征程,學院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胸懷“國之大者”,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全體師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做更好的自己,為中國式現代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發展歷程:打造現代特色高職院校
巍巍壺公山,蕩蕩木蘭溪;悠悠太和廟,淼淼疊翠湖。這里,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是閃耀世界情牽兩岸的媽祖故鄉莆田;這里,就是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誕生的地方。
學院是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公辦??茖哟稳罩聘叩嚷殬I院校,地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莆田,始建于1985年,2004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升格為高職院校。一直以來,學院緊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思路,牢固樹立“服務地方發展、服務學生發展”的辦學理念,秉承“學為成人”的校訓,堅持立足莆田,面向福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身心健康、品行優秀、行為規范、技術精湛”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著力打造“親地方產業、創行業特色、樹職教品牌”的現代特色高職院校。
辦學初期,學院經歷了一段爬坡過坎的艱難歲月,于2012年起,全體教職員工薪火相傳,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薄袄宵S?!本瘢\劃新校區建設、創建示范校,克服資金、征地等千難萬阻,歷經七載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建成省級示范性現代高職院校。2019年10月,學院涵江新校區初步建成,實現第一批搬遷;2021年9月,學院基本完成涵江新校區建設,實現整體搬遷。
學院現有兩個校區,涵江校區規劃建設90公頃,已建設60公頃,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楓亭校區占地面積約26.67公頃,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在校生2.6萬多人,其中高職1.7萬多人、中職9000多人;教職工1287人(含中職533人),其中高職專任教師604人、外聘工藝美術大師5人、高職副高級以上職稱118人。
主要做法:深度融入服務地方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教發展,在政策、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給予湄職院大力支持,不斷提升辦學條件,為學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湄職院位于莆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荔城經濟開發區兩大工業園中心地帶,集聚鞋服、化工、工藝美術、食品、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醫療健康等莆田重點產業,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200家,實現把校園搬進產業園區,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成長土壤。
學院不斷完善工學結合、德技并修育人機制,除教學、實訓、辦公、生活和運動等常規功能區,還建有產創融合基地、安全教育實訓中心、素質拓展園、培訓樓、研學基地等延展功能區,實現產、教、學、創、研、賽一體,德、智、體、美、勞綜合育人。教學實訓區對標現代化企業工廠車間及企業文化,把教室建設成車間,讓老師在真實環境中教,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學。
圍繞福建省“六四五”產業新體系和莆田13條重點產業鏈,湄職院建立完善專業隨產業動態調整機制,7大專業群緊密對接產業鏈,課程緊密貼合企業及崗位需求,做到專業本土化、課程企業化,培養真正符合本地產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時,與三棵樹、永榮科技等百來家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引企入校、送教入企,采取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冠名班等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讓企業設備成為學院實訓設備,讓企業老師成為學院導師,把行業規范、技術標準融入教學資源、帶進課堂,辦學內容形式持續創新,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此外,圍繞莆田產業鏈發展、鄉村振興等需求,湄職院搭建校地、校企、校行、校校、校軍5類合作平臺,組建工藝美術類職業教育集團、莆田市智能制造職業教育聯盟,建設9個產業學院,成立碼垛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莆田市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打造8大培訓基地等,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從人才供給、技術革新、培訓服務等方面,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辦學成效:“湄家軍”社會聲譽再提升
玉汝于成結碩果。高職辦學以來,湄職院一直砥礪前行,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近年來,學院堅持以質圖強,加強內涵建設,推進特色創新,辦學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逐步提升。從學院畢業的學生,絕大部分成為各行業的業務技術骨干,贏得了“湄家軍”的良好社會聲譽。同時,學院在招生、教育教學、就業、創新創業等方面,獲得了學生、家長、企業的高度認同。高職在校生從2006年的不足3500人增加到2023年的1.7萬多人,招生計劃數居全省第三位,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居全省前列,2023年國家級、省級學生技能大賽位列全國85位、全省第3名。
作為莆田市唯一一所高職院校,湄職院對接莆田各重點產業鏈,與150余家行業企業開展緊密型校企合作,與6個行業協會、48家重點企業聯合開辦廠中校,建設8個現代產業學院,有效服務莆田產業高質量發展。學院還積極組織師生參與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全市公益活動年均100多場,志愿服務年總時長50萬多小時,師生年獻血量27多萬毫升,獲評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培養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33名,教育部首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1項,福建省終身教育重點建設項目1項,獲評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方案,投入2.2億元,建設4.2萬平方米的產創融合基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獲得“互聯網+”大賽國家級獎項8個、省級獎項51個,“挑戰杯”大賽獲省級獎項17個,成績穩居福建高職高專院校前列。
學院還積極開展國際、閩臺、省際、校校合作交流。與來自泰國、日本等6家單位開展國際合作辦學,成立海絲學院,獲批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資格,選派骨干教師赴美國、新加坡、德國等地訪學、交流。2021年,學院獲批招收和培養臺灣學生資格,與臺灣8所臺灣高校簽訂學術交流與項目合作協議書,先后承辦10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研習夏令營,邀請臺灣高校300多名青年師生來莆交流研習。
榮譽源于實干。近年來,學院先后獲得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全國首批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全國首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單位、全國首批“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全國首批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全國首批健康學校、全國高校首個“新時代雷鋒學校”、全國生態文明校園、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教育部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SGAVE)首批試點院校,福建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校、省文明校園點等多項榮譽。
櫛風沐雨鑄輝煌,奮楫揚帆續華章。湄職院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以勤政務實的作風和勇爭一流的氣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省委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圍繞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對標“雙高計劃”建設標準,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內涵品質建設,大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以高質量辦學服務莆田加快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融媒體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