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題目是詠白剖析海棠詩海棠,格式是七言律,限制第一個韻字是“門”,后四個壓韻字分別是“盆”、“魂”、“痕”、“昏”四字。現將“探、釵、寶、黛、湘”五個人的詠白海裳詩分別詮釋如下:
探春寫的: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斜陽”為雪雍。寒草為含草(用草包頭顱)。“帶重門”為帶出重重把守的宮門。“苔翠”的苔碎。盈鋪為印(足印)鋪,“雨后”為雨后走過。“盆”為雍正頭顱。這句詩的意思是呂四娘殺掉雍正提走首級,用草包著偽裝逃出圓明園,因是雨后,一路上留下了許多足跡。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鎖魂”:“玉”為文字獄。“精神”為社會傳聞呂氏孤兒決心殺帝。“難比潔”意思是難逃殺皇嫌疑。“雪為肌骨”意為被殺掉的雍正頭顱不見,“易鎖魂”意思是容易激怒皇室。整句詩的意思是呂四娘殺帝的嫌疑最大,而且又是極端殘忍,清皇室一定不會尚罷干休。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景三更月有痕”:意思是皇家如果真的出榜各地官府公開追查,單憑呂四娘一人之力難以對抗。更何況當時是月色如洗,雖然是三更天之后,但自然會留下自己的身影和痕跡。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意思是當時殺帝時,月上中天,嫦娥(編仙)你一定看得一清二楚,但我(呂四娘)身負深仇大恨,迫于無奈而為民除害。人們常說(莫謂)你是大慈大悲之仙,疾惡如仇,一定能化解(羽化)我的難處,多請(多情)幫我(伴我)隱去(詠)殺皇(黃)帝的秘密(昏)。
寶釵寫的: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為了珍重雍正生前的名聲和形象只能掩住門,封鎖丟頭的丑事。另一方面為了給雍正一個全尸,皇室只能親自用甕(陶制罐)鑄灌一個假頭(苔盆)已供埋葬。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雍正(胭)顛倒黑白的旨意(脂)釀成(洗出)遮羞(秋階)見不得人的報應影子。為防尸身天熱腐臭,清皇室動用權力資源,從長年積雪不化的高山運來冰塊給予防腐。但在運冰的路上(露),人們也隱約地猜測(砌)到雍正有可能身遭不測的命運。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意思是無貪無欲,常懷知足常樂的心態,這樣的人生雖然平淡,但他會象春天的花朵一樣自由綻放。而機靈算盡,結冤結仇(愁),雖一時風光無限,但總有報應的一天。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要當一代明君,應憑自身的正大光明。不能說話(不語),聽不到聲音(婷婷)的雍正(無頭)皇帝只能落下(日又)千古臭罵的昏君(昏)。
寶玉寫的:
“秋容淺談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存放雍正頭顱的囚籠(秋容)淺小,無須(淡)用(映)也無能力用人重重看守。去除血漬(七節),裝進盆中,停放靈柩,暫時不葬(攢)。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雍正頭顱完全暴露(出浴:出獄)在悶熱(太真、太蒸)的空氣之中容易腐臭,只有以冰用來防腐。還有點怦怦心跳(捧心)的呂四娘這時也為囚禁雍正頭顱(玉:獄)的事有點煩惱(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十分憂愁朝廷追查殺帝兇手的風聲還沒散去,更擔心昨晚的一場雨,連累(淚)了呂四娘一路逃跑而留下的痕跡。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遠笛送黃昏”:現在只能依靠(獨倚)原先呂四娘走過的足跡被后來路過的人踐踏劃爛(畫欄),使清廷甄別(清砧、砧與甄諧音)足跡的人在遠遠的地方(遠笛)無法辯認(昏)而返回(黃)。
黛玉寫的: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半卷”為扮相,即給雍正尸體整容。“湘”是湖南的別稱,湖的諧音為無。“簾”的諧音為臉,“湘簾”即無臉。而要仿制雍正的頭部和臉孔,需要一定的時間,只能把尸身用冰暫時保鮮。“半掩門”是朝廷宣布雍正病死,把真正的死因隱瞞掉。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香”:雖然仿制的雍正頭顱與呂四娘(梨)偷走的頭顱只有三分敗 (白)相,七分成功,但必竟假的就是假的,無論多么高明的手藝也沒法(梅花)一樣(一縷)象(香)。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試啼痕”:給雍正皇帝縫制葬衣的親人,看此情形,欲哭無淚,欲喧又噤。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這種羞辱的家丑只能默默地埋在心底,無法向人傾訴。只能希望(西)謊言(風)將其(倦倚)秘密永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未完待續)(吳明星 鄭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