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四娘復(fù)仇后,首先想到的是以雍正的首級去祭奠那些因呂家文字獄而受株連被殺的亡靈,以告慰他們,冤仇已報,可以瞑目了。
書中寫道:“襲人問道:lsquo;這一個纏絲白瑪瑙碟子那去了?rsquo;半日晴雯笑道:lsquo;給三姑娘送荔枝去的,還沒送來呢,”話中的“纏絲“為殘尸,即雍正首級。“白”為完全暴露。“瑪”與祃諧音,祃為祭祀名。古代在行軍時,于駐扎之處祭神,師出心祭謂之祃。“瑙”與腦諧音,指雍正頭顱。“三姑娘”為探春。“探”探望,“春”為冰雪已融,春暖花開,意為大仇已報。“荔枝”諧音為禮數(shù)。
“晴雯道:lsquo;你再瞧,那槅子盡上頭的一對聯(lián)珠瓶還沒收來呢rsquo;“槅子”是耕牛脖子上的曲木(犁擔(dān)),“曲木”的諧音為掘墓。“聯(lián)”為連,“珠”為尸。意思是呂留娘的祖父呂留良和父親呂葆中死去多年的墳?zāi)苟急痪蜷_,尸體被銼骨揚灰。
“秋紋笑道:“我們寶二爺(呂四娘)說聲孝心一動,也孝心到二十分。因那日見園里桂花,折了兩枝hellip;hellip;巴巴地把一對瓶拿下來,親自灌水插好了,親自送一瓶進老太太,又進一瓶與太太。連跟著的人都得福了。”這句話中的“二十”為呂,暗指呂四娘獻花孝敬祖父和父親。其中“老太太”是呂四娘祖父呂留良的替身,太太則是呂四娘父親呂葆中的替身。“桂花”香氣濃,“花氣襲人知晝暖”,暗示已昭雪。“連跟著的人都得福了”:暗示那些因文字獄而受牽連的冤魂的仇都報了。
“秋紋因送花給太太而得兩件衣服為彩頭”:意思是秋天死亡(秋紋)的已伏(衣服)刑的雍正頭顱(彩頭)。
大仇已報,心愿已了。呂四娘在高興之余,又感到無此的自豪。自古以來,凡是攻城掠地,萬軍之中取敵首之首級揚名立萬的事情都是男人才能做到的。誰料勇闖虎穴,殺帝復(fù)仇極其險惡的難事竟被一個女子輕而易舉地完成了。簡直成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千古佳談(探春寫給寶玉的信中語)。呂四娘乘著興致,詩興大發(fā),要豎詞壇,開吟社。既錄此事,也表祝賀。
“李紈道:lsquo;若要推我作社長,我一個社長自然不夠,必要再請兩位副社長,就請菱洲藕榭二位學(xué)究來,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錄監(jiān)場”。
上段話中的“李紈”諧音為呂剜。“社長”為雪長。意思為呂四娘是剜掉雍正脖子的頭頭。
“菱洲”是迎春在詩社中的筆名。“菱洲”的諧音為領(lǐng)走,是呂四娘習(xí)武的啟蒙老師。意指黃犢老人。迎春負責(zé)“出題限韻”。“出題”為出宮(題與堤諧音,即宮外護城河堤)。“限韻”為壓韻,壓韻即押運。承擔(dān)迎接護送呂四娘提走雍正首級逃離皇宮一路上的斷后職責(zé)。顧名思義,迎接昭雪歸來之謂迎春。
“藕榭”是惜春在詩社里的筆名,原為惜春居住的藕香榭,其中把“香”字隱去,似乎與燒香拜佛有關(guān),惜春的結(jié)局是當尼姑,菱洲與藕榭都是學(xué)究,藕為蓮藕,榭與學(xué)諧音,蓮與學(xué)連起為連學(xué),以此推測,藕榭便是呂四娘武藝深造的關(guān)鍵師父悟因神妮。她負責(zé)“謄錄監(jiān)場”。“謄錄”與騰路諧音,即開路。“監(jiān)場”為偵察打前哨。偵察開路,以防攔截。珍惜昭雪成果謂之惜春。
由此看來,這次的殺帝行動,呂四娘的兩位師父也不顧年事已高,全力協(xié)助,功不可沒。
“李紈道:lsquo;方才我來時,看見他們抬進兩盆白海棠來,倒是好花。你們何不就吟起他來?迎春道:lsquo;都還未嘗,先倒作詩rsquo;。寶釵道:lsquo;不過是白海棠,又何必見了才作。古人詩賦,也不過都是寄興與情耳rsquo;。”這些話的意思是身首異處,還躺(海棠)著的雍正尸體慘不忍睹,何必要見,只要寄興寫情就可以了。 (未完待續(xù))(吳明星 鄭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