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具有深厚的思想淵源。首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學說是這一重要論述的理論基礎。關于“人”的本質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其歷史唯物主義的“前提”或“出發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個體存在,而是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關系體現出來的社會存在;同時,明確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因為歷史的發展是由物質生產方式決定的,而生產方式的發展又取決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力的發展是歷史進步的根本動力,而生產力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勞動人民的創造性活動,因此,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和主體。其次,這一重要論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在新時代最好地繼承和詮釋。早在先秦時期,儒家、道家、法家、農家等學派代表人從不同角度論述了“以民為本”的理念,如孟子明確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強調人民是國家的根本,人民的利益是首要的;道家提倡的“無為而治”要求統治者順應自然規律進行統治,不能妨礙人民的正常生活。這些思想塑造了中國古代“以民為本”的政治倫理和治國理政理念,并影響至今。最后,這一重要論述是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群眾觀的重大創新,是黨的群眾觀點在新時代的豐富和發展。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從井岡山的斗爭到新中國的成立,再到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踐行“以人為本”的群眾觀,堅定不移走好黨的群眾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內涵豐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要堅持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政治制度的設計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都必須充分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選擇;要堅持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二是人民主體,“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深刻揭示了人民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強調了必須依靠人民來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三是人民共享,“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了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四是人類情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順應歷史潮流、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正確選擇”。中國不僅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積極倡導者,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實踐者。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三大全球倡議”分別從發展、安全和文明三個方面具體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行動計劃和合作框架,闡述了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路徑和措施,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建設性、包容性和可操作的合作框架,推動實現全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新時代,認真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首先要堅定不移走好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其實質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其次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新技術與新要素緊密結合的生產力新形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新時代,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是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更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路徑。人民不僅是新質生產力的受益者,更是新質生產力的主體和推動者,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能力,推動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再次要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不僅意味著機會的平等,更要求結果的公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和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財富不斷積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收入差距擴大、資源分配不均等不公平問題,若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將會影響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甚至引起社會動蕩。因此,持續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確保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重要使命,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的題中應有之義。最后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與安全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當前,通過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國際安全合作等一系列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積極響應。但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仍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事業,需要全球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中國仍將繼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努力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繁榮與進步。 (陳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