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記得1997年去的長安,那時年少輕狂,精力也充沛,回來后就整出《古老與莊嚴》《威權與空白》《尋覓與發現》《歷史的回聲》這么一組文章,權當是給這座城市交上了一份答卷。
時隔27年再回望長安,印象竟有些模糊了,那滄桑的愈發顯得滄桑,新潮的則突兀叢生,這長安嘛,還是那座古長安嗎?嘿嘿,似是而非,你只能在似與不似之間去晃悠尋覓了。
長安的底色是古都,深藏著秦王漢武唐宗的那股氣勢,長安的底色也是英雄美女,隱匿著他們的雄才大略和那纏綿悱惻的情愫,長安的底色更是周秦漢唐那一大段激動人心的歷史,演繹出那復活的秦國軍陣以及繞梁千年的霓裳羽衣舞曲……
長安人都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關中的黃土埋皇上。”說的是南方盛產文人墨客,北方多出尚武的猛將,關中則是古代帝王“死去活來”的寶地。啊哈,如果你晚上在這里住店,說不定就睡在哪個皇上和貴妃的肚皮或胸脯上哩!這夢一做起來啊,就稀里糊涂糾纏不清,到底是他們夢見了你,還是你夢見了他們,于是就會激動得笑醒過來,翻來覆去再也睡不著。
難怪這么多俊男靚女對長安趨之若鶩!
要說這長安的標志,當然是城中心的鐘樓了,醒目地釘在古城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匯處,從地面到寶頂高達36米呢,那是重樓三層檐,裝飾構件又富麗又典雅,據說我國現存鐘樓中數它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只是那存世的唐代景云鐘,吊起運走挪到碑林博物館去了。真沒想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新年鐘聲”,便是雄沉渾厚的景云鐘敲響的!
啊啊,被1300多年前白發招搖的鐘聲喚醒,迎接初生嬰兒般的朝陽,那是一種什么感覺?
唐代詩人杜紫薇留下“長安回望繡成堆”的絕句,如今的鐘樓廣場也當得起“繡成堆”哩,呀呀,那些小姐姐,大多穿著唐裝漢服,涂脂抹粉,搔首弄姿,三五成群地在拍美照呢。也難怪這尊像老祖父般蒼老的鐘樓,瞅見這些活潑愛美的小孫女,笑著笑著,都暴露出那掉光了牙的嘴門洞啦!
鐘樓不遠處是城墻,這古代城垣如今還有11公里長哩。我們登的長樂門也稱“東門”,最初建它是為了軍事防御,所以閘樓、城樓、箭樓等構造齊全,取名“長樂”也有跟進“長安”的意思,“長治久安”方能“長遠享樂”嘛!可這座城樓在兵戈擾攘中并不“長樂”,明末就被李自成起義軍一把火給燒了。“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在這城樓上厲兵秣馬,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后來,箭樓外面的閘樓、月城城樓等也被拆了。
眺望長樂門,隱約看到了古城在時光流淌中的威儀與悲傷。近觀長樂門,看到的則是歲月印記里飽經滄桑的古城背景了。而穿過長樂門,卻不禁想起了漢代的未央宮,那“未盡、不盡,未央長樂”的寓意才最“長安”哩!
回望長安,當然要提及大雁塔了。它寬腳縮腦的,直挺挺地杵在大慈恩寺圍墻里。時在唐永徽三年(652),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這座塔,后經屢次重修,竟竄起有20層樓那么高啦。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這上千年來,要論塔上飛過的“大雁”,也不知往返有多少茬了,唯佛塔寵辱不驚,留下了“雁塔題名”的科舉佳話。
大雁塔周邊的大唐不夜城,要算是古長安的新面孔了。南端中軸大道約2公里長的雕塑景觀街,分別羅列著大唐高僧、畫家、詩人、書法家、科學家群體塑像,那是古長安炫耀的深厚文化底蘊。
塔北廣場如今布設了音樂噴泉,由百米瀑布水池、八級跌水池以及前端音樂水池組成,其中八級變頻方陣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噴水方陣,那排山倒海、蓮花朵朵、云海茫茫、海鷗展翅、蝶戀花等好多種水型的變換,那水箭、水柱、水袖、水腰、水花跳的舞蹈,浪漫多姿且流光溢彩的,讓人想起了盛唐樂舞。瞧,大型激光水幕中還有4臺水炮噴泉,在6米高空充分燃燒低溫爆開,奪人氣魄。
鐘樓邊,有個頗有特色的回民街,擠滿了熙熙攘攘的八方游客,讓人恍若回到熱鬧非凡的古長安。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各色店鋪鱗次櫛比。那些美食的香味在空氣中彌漫,挑逗你的嗅覺與味蕾,羊肉泡饃、酸湯水餃、肉夾饃、褲帶面等讓人直流口水,“來來來——請請請——”回族店員熱情招呼著客人。這充滿煙火氣的場景,有聲有色地訴說著古城多元文化的交融。
我在一家回坊面館落座,看到鄰桌有個圓頭大臉的黑粗壯漢,單人點了臊子面、麻醬涼皮、油潑面、胡辣湯等,埋頭風卷殘云般大嚼大喝,吃得臉上冒汗頭上冒油,那聲勢那氣魄,頗有秦國大將橫掃六國的威猛,從中或可窺見古長安遺留的器量和性格。
大雁塔寺后游人不多,一陣質樸幽怨的塤音幽幽傳來,原來是一穿紅衣賣糖畫的女人在吹塤,曲名大約是《長亭怨慢》吧,那是老長安的塤,仿佛古代絲綢之路上一種穿越遠古的回音,長安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呢,那拖長的凄涼音調呀,猶如古城長長的嘆息,在漫漫黃沙中回蕩。我分明聽到了一種寄托在歷史深處的離愁別緒,于是,想起了灞橋折柳,也想起賈平凹筆下《廢都》的不堪、《暫坐》的猶疑。
回望長安,古老的已很古老,就像深長洞窟傳出的古塤曲;年輕的會更年輕,宛如音樂噴泉盛放的蓮花。唉唉,世人追趕生活,生活也追趕世人,市民追趕新潮,新潮也追趕城市……
這就是長安城,中華民族的龍興之地,炎黃子孫記憶深處的那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