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真進
元代是媽祖信俗的重要發展階段。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一體化的新世界,靠的是海路的開通、海洋科技的普及、海上經濟文化的交流。元代的天文、水利技術高于歐洲的水平,《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這段中國歷史。隨著海上漕運的發展,媽祖信俗得到官方的大力倡導,視媽祖為團結海上漕運水手、船員的精神紐帶。媽祖信俗與海上漕運緊緊連在一起,是元代媽祖信俗發展史上的一大特色,媽祖信俗在元代達到新的發展高度,掀開了媽祖信俗文化的新篇章。
元代朝廷對媽祖給予更高封號,并將媽祖納入國家祭祀系統,春秋遣使前往天妃宮祭祀,還在航海沿線興建天妃宮,特別是起始地點太倉劉家港與直沽裝飾較其他祠廟更華麗。元朝廷對媽祖封賜次數增多,也提高祭祀規格。當時航海家的精神支柱就是媽祖信俗。元朝幾代皇帝都對媽祖敕封,這些敕封說明了媽祖作為海洋女神對江山社稷安危的重要性,表達了元代最高統治者對媽祖的敬仰,也是航海家們精神力量的來源。
元代對媽祖賜封從一開始就給予高規格“天妃”封號,元史各帝王本紀中亦記載遣使前往天妃宮祭祀媽祖達9次之多,可見元朝廷對媽祖的尊崇。元朝不但提高媽祖封號級別,而且每歲派使臣頒發祭文,舉行隆重官祭。元朝廷順應民間信奉海神媽祖的風俗,每當海運船只開船之前,江南地方政府便在出發港舉行祭祀天妃的儀式;當海漕船只順利抵達燕地,元朝廷則會派出重要官員,到抵達港進行天妃祭祀。同時,鼓勵地方修建媽祖廟。劉家港的繁榮,與媽祖信俗有著緊密的關系,當時人們祈求海神媽祖庇護,祭祀天妃成為舟船出海的頭等大事。海運和海上交通的發展,再加上統治者的重視,使得媽祖作為海上保護神的地位得以不斷鞏固,媽祖崇拜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有力地推動了漕運和海上文通的發展。元代海權也獲得源源不絕的精神力量。
隨著各地興建、重建媽祖廟,許多官員、文人為媽祖廟撰寫廟記、祭文,或作詩詞,記錄新的媽祖故事,媽祖信俗文化也進一步傳播,如宋渤,撰寫《順濟廟記》,宣揚“甌粵舶賈,風濤之禱輒應”;莆田人黃淵撰寫《圣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并作詩宣揚;河南睢陽朱德潤作《海漕政績碑銘》等等。一些官員和文人,如虞集、黃向、王沂為媽祖廟寫祭文,作神曲等。元文宗派兩位使者前往祭祀媽祖,同僚以詩送行,后結集,虞集為詩集撰寫《送祠天妃兩使者序》。除虞集外,許多官員或文人也作詩賦詞宣染媽祖,如臧夢解作《直沽謠》,宋本作《奉旨降香天妃謝翰林諸公贈詩》,張翥作《代祀湄洲天妃廟次直沽》,貢師泰作《興化湄洲島祠天妃還》等等。
經過元代多位帝王提倡,官員、文人不斷渲染,媽祖成為航海保護神,日益深入人心。媽祖作為海上女神的形象更加發揚光大,詩人們以其浪漫的想象和靈秀的筆觸為傳播媽祖的聲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從而使更多人接受媽祖信俗和了解媽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