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載:康熙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他勤慎理政,好學不倦,60余年如一日,如遇緊要公事,總是連夜批示,從不拖延。他體貼民情,輕徭薄賦,先后蠲免稅糧、丁銀、逋賦達545次之多。他勵精圖治,使其時國力強盛成亞洲、也是世界最強大的帝國。
但在手心手背,皇儲糾紛上,卻讓他弄得焦頭爛額。對封建王朝來說,立太子是件事關興衰成敗的大事,往往是統(tǒng)治者內部矛盾激化的表現(xiàn)。康熙共有35個兒子,第一個兒出生時,他才13周歲半,最后一兒出生時,他已65歲。長子和末子差54歲。康熙兒多,在位時間又長,夜長夢多,皇子們爭皇位,由暗到明,由溫到烈,導致殘酷的宮廷爭斗。
康熙十四年(1675),立年僅2歲的次子胤礽為太子。因長子胤禔非皇后生,皇后赫舍里氏生胤礽時又難產而死,故母以子死,子以母貴,康熙對胤礽特別關愛,精心培養(yǎng),使其幼年就通曉滿漢文字,成理想繼承人。康熙二十九年,帝親征準噶爾,行軍途中患病,在回京路上,急令太子前來舍里烏珠迎駕。太子到后,康熙看他毫無焦慮難過表情,很不滿意。當即叫太子馬上返京。太子性情仁弱,辦事不拘細節(jié),在皇上前也不重禮節(jié),帝對此常責備,父子間漸有了矛盾。
其時在立太子的二十余年間,朝中索額圖趨奉皇儲結黨,又提議太子平日衣物全用黃色的,所定的一些儀式也與皇上的所差無幾。帝覺得直接影響自己至高無上的威嚴,又有人唆使索額圖的仆人告其陰謀太子纂位,帝當即將索額圖捉進監(jiān)獄,卻欠證據(jù),最后,就以其前在德州時,曾騎馬到太子住處的二門才下馬為由,判死罪,將其斬首,妻妾子孫罰為奴婢,被株連的大臣處死數(shù)人。但太子并未因此收斂,反愈演愈烈。康熙怒斥太子:“鳩聚黨羽,窺伺聯(lián)躬,起居動作,無不探聽。”自認為受嚴重威脅。
康熙四十七年,下詔廢掉太子。帝召集諸王大臣,令胤礽跪在一邊,且諭且泣,斥其“不遵朕訓,欲為索額圖報仇,窺視朕躬”。康熙講依此,料不定自己是今日被鳩殺或明天遭謀害,說罷大哭起來,一頭撞到地上。眾臣連忙將他扶起。他泣諭“胤礽不是個東西,以致朕氣成這個樣!”于是下令將胤礽監(jiān)視,將索額圖的兒格爾芬、阿爾吉善二格、蘇爾特、哈什太薩爾邦阿等處死。東宮太子屬下的官員全都發(fā)配處理。
在儲位33年的太子被黜,朝野大為驚愕。尤是胤礽的諸兄弟中,圍繞皇儲爭斗,驟然激化了。實力最強的是皇八子胤禩,他聰明能干,黨羽相結,謀為代立。皇長子胤禔雖為惠妃庶出,無望儲位,但皇八子少時為其生母惠妃所養(yǎng),故也同八弟勾結。其他皇九子、十子、十四子,大臣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洪緒等,均附胤禩。胤禩還盡力到社會上擴充勢力,由是,皇八子周圍形成一個爭皇儲集團。胤礽被拘禁時,胤禔還暗對帝說,如果殺胤礽不用帝動手,他可代辦,免傷父子天倫之仁。康熙聽后大吃一驚,痛罵胤禔是亂臣賊子,下令馬上幽禁。帝諭“胤禔曾奏請胤禩為太子,伊當輔之,可見結黨潛謀”。
緊接,帝命大臣密舉可為太子者,大學士馬齊等又聯(lián)名薦胤禩,聲勢巨大,引起康熙警醒不得不出爾反爾,斥其“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到處妄博虛名,凡朕所寬宥及所施澤處,俱歸功于已”。結果胤禩被鎖拿,革爵位。
為扼制爭皇儲位的血腥內斗,康熙又不得不再次考慮立儲大事,并因此病倒,病中他連日召見廢太子,見其誠,精神為之振。此時,皇三子又密告帝:“胤禔曾叫蒙古喇嘛漢格隆詛咒太子,并用妖術蠱或太子”。帝下令審訊,果如所言,還從十幾處挖出蠱惑太子的贓物。于是,康熙把廢太子及大臣召進宮說,“我第一次領中路軍出征時,留太子在京辦理朝政,滿朝大臣都贊譽太子。近來,太皇太后和皇后都夢說太子冤枉,且在監(jiān)禁太子那天,天色忽然昏暗。朕回京頭一天,大風在車馬前刮個不止。朕詳加考察,太子雖脾氣不好,常拷打手下人,但沒出人命,也沒干預國事,他得的瘋病,全是胤禔搞鬼造成,因此,朕把太子叫來,讓醫(yī)治、療養(yǎng),已痊愈”。帝又轉過頭對太子講:“古時,太甲也被流放過,后來終成英明君主,你可要努力呀!”。 (未完待續(xù))(林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