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軍
一縷馨香越千年,歷久彌新漫荔城。
甲辰年三月,繞境巡安、民俗踩街、春祭大典……莆田文峰天后宮紀念2024年媽祖誕辰系列活動漸次展開,精彩紛呈。
文峰宮,是莆田著名的媽祖行宮,是史上“郡縣春秋致祭”和朔望行香的官祭媽祖宮廟,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節點城市文化交流及海峽兩岸媽祖敬仰者謁祖進香的主要宮廟之一,在媽祖信俗的形成、傳播、發展過程中地位顯要,影響巨大。
每逢媽祖誕辰月,文峰宮處處張燈結彩,洋溢著濃郁的喜慶氣氛。媽祖敬仰者們紛至沓來,點燭燃香,虔誠敬拜,祈福平安。
同謁媽祖享平安
文峰宮遷建670載,其三代祠建于清嘉慶八年,奉祀的南宋靈惠夫人木雕媽祖像,散發著無盡神光,護佑著千年航程。這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殿堂,彰顯千年媽祖靈光。
農歷三月廿四,媽祖誕辰次日,廣大媽祖敬仰者紛紛前來參加春祭大典,同謁媽祖,共享平安。
瑞鐘祥鼓,肅雍和鳴。上午吉時,嚴鼓三通,文峰宮“三獻禮”儀式啟幕,儀仗隊、司禮生、歌舞生就位,主祭人、陪祭人就位,迎神上香、奠帛、頌祝文,行“三獻禮”:奏《海平》之樂,行初獻之禮;奏《和平》之樂,行亞獻之禮;奏《咸平》之樂,行終獻之禮。隨后,焚財帛、焚祝文,在《送神曲》中禮成。
歷史悠長,文脈綿延。文峰宮媽祖“三獻禮”習俗史有定制,源流久遠,儀注規范,沿襲發展,代代傳承,有據可稽。地方志載:“每歲春秋日及三月二十三日致祭,設豬一、爵二、帛三……正祭日五鼓,正印宮詣廟,朝服行禮,前后三跪九叩,三獻飲醴,受胙儀與關帝同。”
文峰宮董事長陳鷺玲介紹說,文峰宮媽祖“三獻禮”習俗,是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媽祖被列為“春秋諭祭之神”,編入國家祀典,雍正又詔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禮”后,春秋二祭的禮制。儀式在宮門前拜亭廣場舉行,其儀注內容分為祭筵、儀仗、樂舞、執事、儀程五個部分,儀式所需的相關制品,嚴格規范,遵從古制,符合禮俗要求,大小用具用品近千件。儀式規范完整,古樸典雅,場面壯觀,嚴肅莊重,融道教、佛教和民間習俗活動為一體,富有禮俗文化內涵。
心向媽祖,慈航永濟。三月廿四慶媽祖誕辰,這是文峰宮的一大特色。三月十四組織媽祖敬仰者回湄洲媽祖祖廟及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三月十五繞境巡安、三月廿三民俗踩街、三月廿四拜媽祖祈求媽祖賜福于眾。
媽祖巡安布福祉
媽祖巡游,亦稱媽祖巡安、媽祖郊游、媽祖出游,是文峰宮一年當中大型的媽祖習俗活動之一。
巡安祈福,國泰民安。農歷三月十四、十五兩天,文峰宮媽祖金身繞境巡安莆田城,閏年護駕隊伍浩浩蕩蕩,一路鑼鼓齊鳴、旗幡招展,鑾輿沿途巡安布施廣種福澤,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祥如意。沿途群眾擺供桌,拈香膜拜,祈安納福。
文峰宮媽祖巡游,古有定例,由來已久,富有傳統,延續相承。
民俗專家林洪國介紹說,古時,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前后,文峰宮媽祖金身在莆田城區周邊進行繞境巡游祈安。巡安前,要先“卜告”媽祖,確定具體日期和起駕時辰。護駕人員及執事要提前三日“皆沐浴更衣,散齋一日,各宿別室致齋一日。散齋仍理庶務,惟不飲酒、不菇葷、不吊喪、不問疾……不豫穢惡事。”起駕即日清晨,誦經祈福后,要舉行莊嚴的“起駕”儀式。媽祖巡安所經之處,沿途家家戶戶門前擺設香案,迎神接駕。媽祖神駕回鑾,要舉行“安座”儀式。
三月廿三晚,華燈初上,文峰宮大型民俗踩街再次啟程,伴著滿城燈光,數十支民俗表演隊輪番表演“絕活”,縱目遠望,長長的踩街隊伍宛如一條騰飛的巨龍,在莆陽大地上翱翔。
“懷一份虔誠,祈一份祝福,求一份平安,媽祖靈光永照我心。”眾多的海內外媽祖敬仰者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之前,都會先來文峰宮拜謁媽祖,濯去心塵再啟進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