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畫藝有傳人
李再樵,另名李嵐,一九三二年出生于仙游東屏山,李霞先生去世時,當時他才五、六歲,他依稀記得爺爺慈祥的形象。父親李暾,在詩、書、畫上也有很高造詣。他有七個兄弟,排行老二,胞兄李再漁,堂兄李再鈐(現在臺灣,著名國畫家、城市雕塑家),在畫界也頗有名氣。李再樵從小就是在這樣家庭藝術氛圍熏陶下成長,表現出極大的繪畫天賦。一九五三年,他考入泉州藝術師范,潛心學素描、水彩、裝飾畫。藝師畢業后,分配到莆田四中任教。在繁忙的教學之余,他堅持繪畫制作,成就斐然,作品多次參加全省性以及全國性畫展并獲獎。
李再樵老師擅長花鳥畫和人物畫,1982年,他的一幅《墨梅》參加福建省園丁畫展。這幅畫展即被收購,作為福建省赴日考察團贈送給日本友人的禮物。幾年來,福建女排、女籃體育代表團到國外訪問,都帶去李再樵的中國畫作為珍貴的饋贈禮品。
畫家李霞有套家法,學國畫,先從山水、花鳥入手,待嫻熟后再入人物。他常以李霞遺作鉆研李霞的國畫傳統技法,他認為要學好李霞國畫藝術的真諦,就必須要了解李霞的藝術思想體系,必須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必須正確處理傳統與現代的藝術關系,總之,必須從民族優秀文化中吸取精華,開拓創作視野。李再樵就是沿著這條艱苦漫長的藝術道路走過來的。他的花鳥畫,線條秀麗,筆墨酣暢。梅是畫家筆下創作的常用命題,以它來寄托情思,頌揚生活,謳歌品格。李老師的《梅花》寥寥幾筆,氣韻橫生,就將梅花的抗霜傲骨的精神展現出來。他畫的《關公》深受人們喜愛,民間非常崇拜這位歷史英雄,因而寄望很高,要求亦很高,畫家若無高超技藝,是難以令人滿意的,李霞一生就是以《關羽》和《麻姑》作品飲譽畫壇的?!靶O子踩了老祖父的肩膀”——李再樵把關公畫神了!你看那“關髯公”的胡須以及臉部五官,一筆一筆細細勾勒,描繪的長髯飄拂,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更顯出關公威武、莊嚴、肅穆的神態。那衣著則用寫意筆法、大刀闊斧,揮灑自如,濃淡相宜,數筆功夫,令關公形象躍然紙上。李霞的畫風在于工寫結合,李再樵關公妙就妙在工寫兼宜。他認為,專攻寫意,恐流粗率,專攻細描,恐失拘謹;工寫結合,剛柔相濟,才能畫出自己的《關公》,不論他的《騎馬關公》,還是《坐觀春秋關公》都得李霞家傳。但他傳而不抄,獨辟蹊徑,重新創作,這才使《關公》跨洋過海,走向國外《關公騎馬》選入《世界美術家作品集》。他畫的《東山絲竹》、《竹林七賢》、《八仙》和山水亦獲得很高贊譽和收藏家喜愛。
李再樵,高級美術教師,莆田市、縣政協委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傳略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世界現代美術家》等多部辭書。
“最美莫過夕陽紅,最樂應是翰墨情”。李再樵雖已退休,仍然還潛心國畫創作,還在整理李霞的畫論,撰寫研究李霞的文章。生命不息,藝術不衰,我祝愿再樵先生繼承李霞的遺愿,為和諧盛世創作更多佳作。 (續完) (張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