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凡學百藝,莫不有師,青藍攜手,薪火相傳。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扎實開展師徒結對教研活動,檢驗“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的成效,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5月20日,仙游縣大濟中心小學舉行青藍結對成長課活動。
本節課由黃燁晨老師執教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毛蟲》。在教學過程中,黃老師以板塊式推進教學,由詞到句再到篇,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落實了教學目標,課堂扎實有效。黃老師善于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和了解“小毛蟲”變成“繭”,再變成“飛蛾”的成長過程,用“這是一只怎樣的小毛蟲”貫徹課堂始終,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學生善于傾聽,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揮。
課后的點評環節,師傅們針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思路設計、結構安排、教學方法使用、情境創設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精準的點評。對于青年教師的優點,他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同時也指出了不足之處。莊悅雙老師表示,作為青年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要以“學”為中心,重視學生這一學習主體,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備課時,要潛心教研教學,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研究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特點,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結對教研員胡秀芳老師提到,識字是低段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時把生字詞進行歸類,引導學生找到規律,并在分段讀文環節出示這些詞語反復朗讀,糾正讀音,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講一個有趣的故事,還得要把故事講得生動些才好。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語句范式,借助生活理解詞語、體悟表達、拓展思維,梳理小毛蟲的經歷。
青藍結對促成長,砥礪前行共芬芳。此次成長課活動極大地鍛煉了青年教師,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得到了磨礪與收獲,讓青年教師的成長“看得見”。 (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黃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