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十分有趣的新聞:仙游縣鯉城街道成立了一個“媽祖評理室”,其功能就是讓陷入糾紛的雙方都到這個評理室,當著“媽祖”的面,主持人問雙方:“你敢對著媽祖發誓嗎?”
看到這里,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媽祖還能充當評理調解員。實踐證明,這個“媽祖評理室”以媽祖精神為感召,引導群眾講道理、說實話、守規矩,解決各種矛盾糾紛,許多糾紛通過這個十分神圣的方式得以化解,許多兩難的事也通過這個十分神圣的方式進行抉擇。據說,湄洲也有這樣的“媽祖評理室”。
我并不認為這個方式應該推而廣之,但起碼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時,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西方人在遇到兩難時往往會拋硬幣,讓硬幣的正反面來做決定。我們比西方人更“先進”,用的是“媽祖筊杯”反復擲地的方式做決定。擲杯結果一共只有三種狀態:陰陰、陽陽、陰陽。依次稱之為“陰杯、陽杯、圣杯”,分別表示“否定、情況不明、肯定”。
人生總有兩難事,幸得筊杯決狐疑!
在媽祖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用筊杯化解兩難的事,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啟圣在湄洲媽祖祖廟用擲筊杯決出祖廟西軸線。這個故事我以前講過,這里不妨重述一遍,讓更多人了解。
話說康熙二十年(1681)福建總督姚啟圣因感神助克復廈門等沿海島嶼,特指派手下官員到湄洲購買材料施工,重建鐘鼓樓和山門。那幾年姚啟圣好事連連,才隔兩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他又協同施瑯攻下澎湖,逼鄭克塽投降,明鄭政權最終滅亡,臺灣回歸清朝版圖。此舉端賴媽祖佑助,先是平海涌泉濟師,后又有澎湖戰役媽祖親自助戰,于是在大獲全勝后,姚啟圣再次登上湄洲島。這次他決定“大辟宮殿”,就是要對祖廟建筑進行一次大改造、大添置。
姚啟圣在祖廟仔細觀察,發現祖廟正殿(按:當時的正殿)坐西北朝東南,與傳統中國寺廟正殿的朝向不太相同。而那時的朝天閣卻正好是坐東北向西南,他覺得若將朝天閣改建為正殿就符合傳統建筑的習慣,且正好與鐘鼓樓、山門形成一條中軸線;若將鐘鼓樓、山門移到南邊,也能形成軸線。二者都有利有弊,如何選擇,兩難!那就卜問媽祖的旨意。
于是他隆重舉行一次祭儀,在媽祖神龕前親誦一篇《祈禱疏文》,祈求媽祖同意:“謹抒愚衷,上請天妃主裁而言曰:四海廣闊,惟神是憑。凡濤順逆并惟神是主。是神之權大德尊,適足俟天地而并日月也……”
姚啟圣虔誠地讀了疏文,接著就鄭重地擲杯以作定奪?;蛟S是因為姚啟圣真的心誠,他內心傾向的方案居然擲出“三圣杯”!這意味著媽祖同意改建正殿。于是姚啟圣親自指揮,大興土木,將原來的朝天閣建成巍峨壯觀的正殿,在恭請媽祖主神入殿后,即改原正殿為寢殿。這就是后來最先恢復修建的湄洲媽祖祖廟西軸線。
行文至此,正好接到一位莆田老朋友的電話,征求我對其兒子親事的意見。因為她兒子在莆田工作,準兒媳是廣州人且在廣州工作,若結婚后兩地分居會有許多問題,所以只能一方做出讓步,要么她兒子放棄莆田的工作和預備好了的婚房去廣州;要么兒子留在身邊,讓準兒媳離開廣州來莆田生活并重新找工作。是去是留,她陷入兩難!
我這人比較直,不會藏著掖著,有什么話總是直截了當,既然老朋友信任我,就十分明確地說出了我對去留的選擇,供她參考。她對我的意見十分滿意。
放下電話,我心里琢磨:她為什么要將“兩難”的事推給我?除了對我的信任、倚重之外,也許還有覺得我比較親近媽祖的一層意思在里面吧。
祈愿媽祖保佑,世上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