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宗建
陳曉威/攝
木蘭溪是福建省東部獨流入海的河流,是莆田的第一大河,被譽為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木蘭溪干流總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天然落差784米,雨量充沛,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木蘭陂建成之前,若遇大暴雨,木蘭溪水便會泛濫成災,海水也會因漲潮溯溪而上。潮去洪退,鹽堿遍地,木蘭溪兩岸的南北洋,只生蒲草,不長禾苗。因此“莆田”前身名曰“蒲田”。
錢四娘首創(chuàng)筑陂
錢四娘(1049—1067),長樂市鶴上鎮(zhèn)岐陽人。錢四娘自幼聰慧,悟性超群,心慈性善。童年時期的錢四娘與母親過莆探望父親時,親眼目睹木蘭溪洪水泛濫,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從小立志興修水利,造福后人。
宋治平元年(1064),年方16歲的錢四娘,征得母親支持,攜錢十萬緡(一緡合一兩銀子),來到莆田截溪建陂。陂建何處?錢四娘每天駕一葉扁舟在木蘭溪來回勘查地形,并請教當地有識之士,在莆田主簿黎畛的支持協助下,選定在今華亭西許將軍山麓龍泉廟前將軍灘上截溪筑陂。宋治平四年(1067)五月許,經過三年時間奮戰(zhàn),錢四娘截溪建陂告成。但不幸的是,恰逢暴雨,溪流猛漲,陂被沖毀。據明代周瑛、黃仲昭《重刊興化府志》卷二十九林大鼐《李長者傳》載:“宋治平元年(1064),錢四娘者,自長樂邑來,捐金九掇大如斗,于溪上流將軍巖前,堰溪為陂,開渠鼓角山西南行。其陂甫成,載酒引棹以落之。酒正酣,守者報溪流漲,陂敗,即時赴水而死。”
莆陽人民感其恩德,特在木蘭溪流經的華亭西許木蘭陂遺址旁,修建一座“龍泉廟”奉祀。
錢四娘的遺體漂流到下游時,被群眾撈起,人們聞訊紛紛前往祭吊,悲哭之聲震動天地,拜奠焚燒,香聞數里,歷七天七夜不絕。當地民眾將其厚葬于龍坡山上,又于墓旁立祠,并在山上建廟以祀,稱為“香山宮”。因錢四娘有功德于百姓,宋朝廷敕封其為“夫人”,俗稱錢夫人,后又加封她為“妃”。后人將祭祀她的廟改稱“錢妃廟”,就是今天的錢四娘廟。
千年木蘭陂
木蘭陂始建于1064年,歷時20載,前兩次功虧一簣。
第一次筑陂,1064年,長樂女子錢四娘在華亭將軍巖山麓木蘭溪筑陂,功成之時被山洪沖毀,錢四娘悲憤過度,赴水殉陂。
第二次筑陂,1068年,福建長樂人林從世,在今霞林街道溫泉口附近木蘭溪處筑陂,因選址不當,又被潮水沖垮。
第三次筑陂,大功告成。1075年,北宋朝廷倡導興修水利,應召而來的閩侯人李宏攜錢七萬緡來莆,在智日禪師協助下筑陂,莆田三余七朱、陳林吳顧十四大戶捐錢七十萬緡,歷時八年筑陂成功。
因陂筑在木蘭山下,故名木蘭陂。
木蘭陂,位于城廂區(qū)霞林街道木蘭村,距離出海口約26千米,占地面積為583平方米。
木蘭陂是一座具備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擋潮等綜合功能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木蘭陂工程的興修過程是莆田歷史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也是研究莆田木蘭溪治理的具體實例。
1988年1月13日,木蘭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蘭陂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中國五大古陂之一,被譽為福建的“都江堰”。
木蘭陂建成至今已近千年,依然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功用。木蘭陂建成之后,咸淡水被分開,一邊為淡水,一邊為灘涂,上引溪洪灌溉,下阻海潮侵蝕,變滄海為桑田,“蒲田”也因此變成“莆田”。
許武/攝
筑陂開基
宋代邑人狀元徐鐸《木蘭謠》云:“莆邑之南,原為斥鹵。有澤有陂,有桑有圃。飲水知源,其功可數。錢林開基,李宏創(chuàng)募……。且啟文明,累累圭組。俗成康衢,風成鄒魯。”
宋代參知政事龔茂良《題木蘭陂》:
木蘭春漲與江通,日日江潮送曉風。
此水還應接鄞水,為誰流下海門東。
莆人南宋龔參政(以首參行相事)暢游木蘭陂觀“木蘭春漲”心情愉悅,道出今有此美景也應該感謝慶歷新政、范仲淹十條和王安石變法,此水(木蘭陂溪水)接鄞水(暗喻王安石在鄞水推行水利法)。
辛巳(1161)春,朱熹來莆游學,跟隨南宋著名理學家“南夫子”林光朝學習時,在莆田作《觀書有感二首》:
觀書有感·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影云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半畝方塘,即指位于黃石城山國清塘旁之“濯纓池”。半畝方塘清如許,其源頭活水來自木蘭陂南渠廻瀾橋木蘭溪,其哲學思想意蘊深長。
“昨夜江邊春水生”,乃朱熹描寫莆田木蘭陂木蘭溪水春潮水生,即“木蘭春漲”現象。朱熹與龔參政是摯友,倆人的共同好友鄭耕老的“木蘭書堂”位于木蘭陂旁邊。倆人至木蘭陂時間皆為春季,都親眼目睹木蘭陂“木蘭春漲”現象,賦詩皆寓意“源頭活水來”這一哲學意蘊。北宋狀元徐鐸,南宋龔參政,理學大師朱熹,眾口皆吟木蘭陂,佳贊錢四娘奉獻精神,世代永傳。
錢妃廟的香火迄今不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郭沫若先生曾游覽木蘭陂,寫下《詠木蘭陂》六首,其中第一首詩云:
清清溪水木蘭陂,千載流傳頌美詩。
公爾忘私誰創(chuàng)始?至今人道是錢妃。
然而,雖然莆田人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但在木蘭溪全流域治理之前,水患并沒有消除。
科學治水
1999年,第14號超強臺風引發(fā)百年一遇之暴雨洪水,導致木蘭溪南北洋海堤的潰口決壩。這是一場歷史罕見的水災,災情牽動了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同志的心,他第一時間來到莆田,走村入戶慰問受災群眾,并鄭重提出:“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而擺在木蘭溪治理面前的,有幾個關鍵性的技術難題需要突破和解決。木蘭溪治理之難,難在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和客觀環(huán)境。最為突出的是兩個技術難題:
一是木蘭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斷面窄小,行洪不暢。裁彎取直,新挖河道屬淤泥質土,呈流塑狀,邊坡穩(wěn)定性差,難以開挖成形,抗沖刷難度巨大。
二是木蘭溪下游處于沿海淤泥地質帶,基礎流塑狀淤泥層達13米,含水率近70%,在此流塑性基礎上筑堤,無異于在“豆腐上筑堤”……
水患治理,科學為先。為此,習近平同志先后四次來到木蘭溪現場調研,多次聽取并實地檢查治理方案和技術準備,強調一定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tài)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這種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才能實施。”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軟土抗沖刷的世界級難題,在習近平同志關心下,由國內水利權威專家竇國仁為木蘭溪治理設計了全國首個物理模型,并在木蘭溪張鎮(zhèn)段進行試驗。1999年12月14日,習近平同志來到木蘭溪調研試驗結果。確定成果可行后,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才正式啟動。
1999年12月27日,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工的那天,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木蘭溪,參加當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設義務勞動,強調“使木蘭溪今后變害為利、造福人民”。木蘭溪防洪治理工程建設由此拉開序幕,開啟了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的新征程。
木蘭溪樣本
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屢獲殊榮,熠熠生輝,茲錄其下:
2014年,木蘭陂被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2017年,全國共評選出10條“最美家鄉(xiāng)河”,木蘭溪榜上有名。莆田市生態(tài)綠心保護修復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生活幸福感。曾經的水患之河,如今已成為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實現“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
2018年8月6日至9日,中宣部組織中央媒體來莆,就莆田市木蘭溪治理經驗進行大型主題采訪。同年9月下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中央媒體集中報道莆田木蘭溪治理的生動實踐。
2019年,莆田獲評全國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
2020年12月1日,木蘭溪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入選國家生態(tài)文明試驗區(qū)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木蘭溪成為水利部首批示范河湖……
2021年3月,木蘭溪綜合治理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2年5月,莆田市印發(fā)《木蘭溪流域生態(tài)保護與綠色發(fā)展三年行動及2022年建設計劃》。
2023年年初,木蘭溪綜合治理工程成功入選“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
如今,福建省水利博物館和木蘭陂水利展示中心落地莆田,其為木蘭溪綜合治理增添異彩,熠熠生輝。
陳曉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