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悅英
【編者按】2020年12月,莆田市老年大學創立女紅傳承研習班(簡稱女紅班),從2021年“三八節”舉行開繡儀式起,女紅班就著手創作向黨百年華誕獻禮作品——《紅船》,經過70天的晝夜奮戰,女紅班投繡近5000個小時,總繡制面積5.63平方米,共穿梭針數2101200針的《紅船》,于當年5月16日勝利收針。《紅船》繡品,成為一幅集美術、刺繡、書法、楹聯、紅木諸多藝術門類為一體的藝術佳作,也是向黨的百年華誕獻上的一份最真摯的禮物。期間,市委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二級巡視員鐘悅英,擔任了女紅班臨時黨支部書記,她不離不棄,一直與女紅班的學員“并肩作戰”。她用“千針穿引家國志,萬線繡出夕陽紅”的對聯表達了對女紅班的由衷贊賞。《滿含深情繡紅船》一文,鐘悅英以她親歷者的視角,敘說了女紅班在繡紅船的過程中,弘揚“紅船精神”,克服繡品目標宏大、任務艱巨、完成難度大的困難,在市老年大學學校的大力支持及班委會的帶領下,團結一致,無私奉獻,提前完成任務。興化巾幗綻芳華,一針一線繡真情,在《紅船》繡品完成三周年之際,本報刊發此文,以饗讀者!
畫紅船
2020年12月,莆田市老年大學創立女紅傳承研習班(簡稱女紅班),乃全省首創。女紅班由創立者——莆田市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一級巡視員、市老年大學副校長彭麗靖擔任班長。彭副校長是位幾十年的老黨員,十分感激黨的恩情。年輕時又懷著深深的女紅情懷,因此她萌發了制作一件女紅禮物,向黨獻禮的想法。
2021年初,彭副校長帶領剛剛成立的女紅班臨時黨支部重溫了習總書記關于紅船的論述:“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受此啟發,彭副校長提出了繡織紅船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的設想,得到時任市老年大學校長卓曉鑾、市老干局局長魏榮華、任晗和市人大原副主任、市老年大學副校長林元英以及常務副校長黃玉英的支持。
時間已是2021年1月,非常緊迫。首先要把紅船畫出來。女紅班藝術總監林杰介紹了許立忠老師,許老師是我市著名的畫家,非常繁忙。為了確保時間,彭副校長帶領有關人員專程拜訪了許老師,許老師十分感動,很快畫出了初稿——一只南湖紅船靜靜停泊在煙雨中,后面還有一只小船。
彭副校長立即四處征求意見,女紅班顧問——老領導林光大和李輝龍提出了宏觀的構想。光大顧問在開繡儀式上指出:繡紅船站位要高,格局要大,步伐要穩,做事要實,要從歷史、國學、技術等方位研習女紅。輝龍顧問指出:我們今天懷念紅船,在緬懷中國共產黨在風雨如晦的年代里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的同時,應該體現我黨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光榮歷程,體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人予憧憬和希望。光大顧問還為女紅班撰寫篆體書法“女紅贊”,輝龍顧問為女紅班撰寫對聯“莆陽文邦人杰地靈孕育精湛藝脈,女紅群芳巧奪天工編織錦繡春秋”。于是在光大和輝龍兩位顧問的具體指導下,綜合各方意見,畫作結合虛實、遠近、濃淡等手法,在初稿中加上了天安門、黨旗、黨徽、華表、航空母艦、高鐵、上海灘等十多種元素,使整個畫面韻味更加深長,寓意更加豐滿,時間和空間跨度更加深遠,歷史和現實感更加突顯,充滿著積極向上的希望和憧憬。在這過程中許老師不厭其煩,仔細修改,幾易其稿,放棄春節和元宵的休息,終于在元宵日完成畫作。畫作總面積5.63平方米,十分壯觀、大氣、輝煌。
繡紅船
畫作完成后,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市老年大學于2021年“三八節”舉行了開繡儀式,至此,向黨百年華誕獻禮作品——《紅船》,宣布正式開繡。
繡架設在位于東巖山下的市老年大學舊址五樓的一間教室里,數十位繡者,圍坐在長210cm,寬74cm的繡架旁,輪番上陣,開始了整整70天的紅船繡織。市老年大學舊址房屋老舊,設備簡陋,教室沒有空調。三月初到五月中旬,正是春夏之交的季節,天氣濕熱,蚊蟲繁多的時候,繡者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在濕熱難當、蚊蟲叮咬中堅持了70天。
為了確保5月底亮相于全省老年大學校長培訓班(在莆田召開),3月12月,彭副校長召開紅船繡織加溫會,彭副校長提出了“奉獻+認領工時”的辦法,要求每個繡工自報每天必須完成的工時量,并實行簽到簽退制度,加強時間管理。這樣大大提高了效率和速度。
刺繡是非常精妙的手工活,一枚細細的繡花針,萬千條五顏六色的繡花線,必須手、眼、心、意、神俱到,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苦。女紅班繡工們最大年紀67歲,最小的50歲,她們克服年老、眼花、背疼等困難。眼睛花了滴幾滴眼藥水;腰痛了貼一貼膏藥繼續再戰。為了趕時間,繡工們常常自帶干糧,餓了熱個粥,配個咸蛋,啃個饅頭,一餐就過去了。夜里經常加班到十一二點。有的繡工一天堅持13個小時。每一針都小心翼翼,每一個過程都精益求精。
在繡紅船的70天里,女紅班的全體成員心心念念牽掛著,班委們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幫忙。女紅班里的男同志,自動擔任起保鏢的任務,繡工們加班遲了,他們主動護送她們回家;攝影師許成鑾全程記錄了繡紅船整個過程的點點滴滴,后期攝影師陳英也加入其中。我這個外行人,有時也忍不住要到繡織現場去看看。現場那種爭分奪秒的氣氛讓我感動,她們的專心與投入,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專心工作的人是多么美。她們寧靜的狀態讓我感受到一種力量,我相信這種力量可以攻克一切。
經過70天的晝夜奮戰,在俞美鳳和朱梅妹的技術指導下,投繡近5000個小時,總繡制面積5.63平方米,共穿梭針數2101200針(含楹聯)的《紅船》終于于5月16日晚10點6分勝利收針。當彭副校長繡完最后一針的時候,繡工們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共產黨萬歲!”,她們相擁著,眼里含著淚水。隨之收針的還有一副楹聯,此副楹聯由女紅班的關一涵撰文,林杰書寫,與紅船相得益彰。
紅船情
《紅船》繡品經過后期的漂洗、糊裱和鑲框,是一幅集美術、刺繡、書法、楹聯和紅木等諸多藝術門類為一體的藝術佳作。作品繡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以紅黃蘭為主,配之以白、棕、深灰、淺灰等色調,光彩奪目。這是繡品之美,亦是女性之美,從中你能體會到匠心傾注的精神氣質!
當看到繡女對著自己的作品會心微笑的時候,我想,在沒有任何經費、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是什么力量使這群樸素的女子可以這樣團結協作、共赴艱辛?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因為心中滿含著對黨深深的情意!
繡紅船得到了許多領導的關注與支持。時任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莆田市政協主席周青松,現任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沈萌芽,莆田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市老年大學校長袁素玲,省婦聯副主席卓曉鑾,時任莆田市副市長鄭瑞錦、副市長林韶雯以及老領導楊根生、姚振泉、林國良、林光大、王玉芳、李輝龍、張麗冰等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姚振泉老領導給女紅班送了墨寶“丹心巧手展風采,女紅綻放璀璨花”。老領導林國良稱贊女紅班“以紅船精神繡紅船”,他還多次親臨女紅班指導。周青松主席組織市政協副主席和部分市政協委員專程參觀《紅船》繡品。
市老年大學廳級班,開展以重溫歷史為主題的繡品《紅船》參觀活動。市直機關黨工委、市總工會、市婦聯、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市教師進修學院等部門和單位組織人員參觀《紅船》。由市婦聯、市老年大學牽頭,莆田市稅務局和市行政服務中心聯合開展了以“紅船女兒”之名慶祝建黨100周年暨母親節活動。
我市各大媒體、有關部門和社會各個方面也給予高度關注。福建電視臺、湄洲日報、莆田僑鄉時報、莆田晚報、莆田電視臺、莆田廣播電臺等媒體派人采訪報道。人民日報和福建日報做了轉載,學習強國也進行了相關報道。紀錄片《紅船》由市電視臺林建華制作而成,成為建黨一百周年的生動教材。女紅班由藝術總監林杰制作了展板,流動宣傳。從而使《紅船》聲名鵲起,成為網紅。
紅船續
莆仙女紅的歷史十分悠久,涵蓋了從古代到近現代的不同時期。莆仙女紅不僅限于刺繡、縫紉、紡織、印染等多種形式,還包括留青竹刻、剪紙等獨特的手工藝品。而現代莆仙女紅更加豐富多彩,在美化百姓日常生活、繪織莆仙戲服飾和臉譜、傳承媽祖服飾文化、織繡元宵游燈女紅以及在祈福、納吉、倫理教化等多方面發揮了女紅特有的作用,正所謂“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為社會、文化和民俗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是,隨著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興起、工業化的推進,許多傳統手工業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女紅也不例外。同時現代人更追求快速消費,對于傳統的女紅制品需求減少。而且年輕一代對傳統女紅技藝的興趣和了解逐漸淡薄,老的一代又眼花、體力不支,出現人才斷層現象。因此女紅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歷史,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女紅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
那么,如何乘繡紅船的東風,傳承和弘揚女紅文化呢?繡紅船之后,在莆田市老年大學校長袁素玲、市老干局局長郭笑蓉的支持下,女紅班加強班子和臨時黨支部建設,分別由吳美堂和林斌丹擔任班長和支部書記。彭副校長提出女紅班走穩、走精、走遠的目標。2021年開設了兩個女紅班級,目前有學員近百人。2023年開始,女紅班與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合作,在該校開設女紅興趣班,得到孩子們的積極響應,目前有50多名學生參加學習。同年,女紅班攜手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工會、護理部,在附屬醫院成立女紅藝脈俱樂部,在女紅班老師的教授下,學員們興趣盎然,已有近80人參加學習。女紅逐步走進更廣泛的百姓生活。
女紅班自感肩上的擔子,她們曾經計劃用女紅的形式講述莆田人生禮俗故事,為此,彭副校長曾拜訪了90歲高齡畫家王琛老師(王老師為女紅班畫松鶴圖)、民俗專家林成彬老師(林老師為女紅班撰寫和提供了許多民俗資料)、女紅藝人姚倩倩等;也曾計劃與莆田學院合作,在該院開設女紅課程……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能啟動,但這個心念依然存著。
雖然,女紅日漸式微,但仍有逆風而行者,許許多多的堅守者,默默地、執著地守護著女紅這片小小的天地。她們多么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培養和支持。
女紅文化傳承,任重而道遠……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