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偉李兄寫過一首短詩《錢四娘》:“你用愛的光影/堆砌起了明媚的新綠和花朵/篝火將你擁抱,河流分娩的時候/你完成了一次與歷史的交接/你向萬物揮灑清輝,你的事跡在擴散/傾盡家財的光與熱/成為一寸寸的溫暖//一個人的一生何其短暫/一條溪的歷史何其遼闊/你將自己擲成水聲/你將一腔的熱愛/化成木蘭陂上不絕的樂曲//岸上,多少往事變成了花骨朵/而你是其間最明亮的一朵/你的光芒,喂養著富庶的魚米之鄉/春水初漲,如你的新妝/讓趕來赴約的人驚嘆不已。”
木蘭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宋熙寧八年(1075),竣工于宋元豐六年(1083),在馮智日和尚的協助下,李宏歷時整整八年才修建而成,至今有千年歷史,是中國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與都江堰相媲美。
宋治平元年(1064),長樂人錢四娘攜錢十萬緡,筑陂于將軍巖下未成,痛而殉溪,年僅十八歲。其鄉人林從世接力,改建于溫泉口,也以失敗告終。錢四娘、林從世的失利,為后來李宏的修建成功,積累了經驗教訓。
在溪水邊,我看到了“錢、李、林、馮”四個姓氏被刻在石柱上,以紀念四人之功勞。
木蘭陂的筑成,凝聚了眾人的心血和力量。也許是錢四娘年紀輕輕就有大愛筑陂善舉和公而忘私精神,后人一直念念不忘,錢四娘也被封為“妃”,新度建有“香山宮”以懷念她。因此,一談到木蘭陂,必提錢四娘;一說錢四娘,莆田人就會想到母親河木蘭溪。
我到木蘭陂游玩不止一次。木蘭陂也一直在打造水利公園。寬闊的溪面,如同巨面綠鏡,微風吹來,波光粼粼,前來研學的小朋友們看到這樣的水面,興奮地脫口而出:“好漂亮的海!”
堤岸上有一片樹林,種植著杉樹和木蘭樹等,木蘭花開得正歡。
樹下是草坪,有相約在溪邊曬著暖陽泡茶的,有家長帶著孩子在草坪上野餐的,盡享著這一方水帶來的幸福時光。
木蘭陂的配套工程很多,最核心的非這座千年的陂莫屬。陂上的石墩、石槽和陂面的石條,幾經歲月滄桑,磨出柔和的金屬光。
一溪春水從陂的西面漫過水閘,傾泄而下,浪花四濺,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十分壯觀,追逐著太陽的光,一直奔流入海。
從陂的北側走到陂的南側,通過廻瀾橋,上面是木蘭陂紀念館。紀念館門前廣場,有一座錢四娘的石像。錢四娘面向鏡子一般的溪面,正在梳妝。錢四娘為了造福莆田鄉民攜巨資筑陂,那是多么無私的大愛!
感受完“木蘭春漲”之氣勢,我和朋友登上堤壩。我要沿著堤壩去尋木蘭溫泉蹤跡。記得上小學時,每年冬天,我都會跟著父親步行老遠一段路,來到這處免費的天然溫泉池泡溫泉。長大一些后,我便和小伙伴們騎著自行車去泡溫泉。據說這個天然溫泉池有近千年歷史,由當地村民自發修建,最早是沒有圍墻的,而且也只有男人才能泡。后來有了圍墻,也圍了供女性泡的池。附近村莊的人都很愛去,他們認為只要在這個池子里燙一燙,什么皮膚病都不會有,他們把這個溫泉池視為上天賜予的神泉。
我應該有30年沒去過這個溫泉池了,一直想再去看一看,但由于城市變遷,我已忘記了位置,好在智洪兄發來定位,才知原來距離木蘭陂只有幾百米。這30年間,溫泉池有改建,與30年前的模樣相差很多,門口的那些扁食、豆丸、熗肉店也已經沒有了。那家用推車出攤的豆丸熗肉湯,倒是一下子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那時,走幾里地,泡個溫泉,再吃一碗豆丸湯,無比幸福。
當年,修建木蘭陂時,民工們在一天的勞累之后,是否也在這個池子里泡湯解乏?木蘭溪中的那一池春水,又是否蕩漾了你的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