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雜俎》記載:“朱元璋有一次問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樂”?“有人說功蓋世者最快樂,有人說金榜題名者最快樂,有人說富甲一方者最快樂,朱元璋聽后均不滿意。這時,一個叫萬鋼的大臣答道:“天下守法者最快樂”。朱元璋大悅夸贊萬鋼“見解甚是獨到”。他認為做官應視國家制定的法規法紀懸在頭頂的“三尺利劍”,心存敬畏,做到行所當行,止所當止。不能在經濟市場金錢的誘惑下為你所愛好,財迷心竅,欲望升溫、心胸蕩漾。俗語說:“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現在社會上投機鉆營的人很多,想出各種辦法給你好處。這些誘惑就是考驗當官的底線,如果你是個嚴守法規法紀的人就會自然抬起頭,瞧一瞧你頭上的法律之劍,嚴格約束自己,決不能被攻破,讓軟肋變成硬骨,無欲則剛。
當今世界很多人都不是六根清凈,環境也并非一方凈土,在利益面前要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種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社會工作要時刻注重個人品質的修養,潔身自律,“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一定要耐得住清貧,抗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堅持慎始,慎終,自覺做到不仁不為,不義之財不取。
為官從政之人,在交友時要講政治,講原則,而不相互利用,相互傾軋。名利是把“雙刃劍”即能使人施展才華,也能使人墮入深淵。清朝巨貪和珅,他剛開始當官也很清廉,可隨著官職的升遷,變得利欲熏心,貪贓枉法,最后抄家時,家里所藏的金銀財寶比國庫還多,他在臨終前說一句非常警醒的話:“百年原是夢,卅載枉勞神”。如果和珅能早日醒悟,也不至于遺臭萬年。
事實上,人的一生聚斂再多的錢財,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為官者要擺脫名韁利鎖的羈絆,心里多裝著百姓,不計個人名利,政治家沒有私生活可言,一舉一動都有政治。為官者小節不慎,大節難守,過好“政治關”離不開“生活關”。有很多干部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都淪為走私黑勢力的保護傘,喪失了理想信念,不良的生活情趣,變成腐敗滋生的溫床。所以當官者要想把身上的軟肋成為錚錚鐵骨,最主要的還在于自身的修養和自律。
老子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人的強大不在于戰勝別人,而在于戰勝自己,別有用心的人,即使用上真槍真炮,也無法攻破你身上的銅墻鐵壁。 (吳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