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翁志鵬
4月15日(農歷三月初七),荔城區黃石鎮谷城宮舉行一年一度的出游活動,民間也稱“廿四鋪出游”。當天,黃石鎮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彩,“廿四鋪”境內戶戶彩旗飄揚,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氛圍。
十里長街千間鋪,萬民同歡祈平安。舞龍隊、舞獅隊、英歌隊、十音八樂隊、彩旗隊、車鼓隊、高蹺隊等70多支特色民俗表演隊組成的巡游隊伍,沿著既定的路線一路行進,猶如一條長龍穿街過巷,沿途成千上萬的群眾夾道觀看,人山人海的場面令人震撼。民俗隊伍一路巡游,一路表演,精彩的表演不時贏得圍觀群眾的陣陣熱烈掌聲。
“每年出游期間的文藝踩街,都會吸引附近十里八鄉的群眾前來觀看,甚至還有泉州、福清等地的群眾慕名而來。”記者在現場采訪時,黃石鎮登瀛村村民朱加璜說,“‘廿四鋪出游’習俗活動從明代流傳至今,以谷城宮和北辰宮兩個宮祭祀的神明出游祈福為主,每年出游時間都是遵循古制,一般集中在農歷三月中下旬,具體出游日期以卜杯確定。”
“‘廿四鋪出游’的習俗和很多地方都不一樣,出游前后,還有祈杯、豎蓬、踩街、行臺與過衙、演架日與演架夜、送水夜等十二道程序。”采訪時,當地群眾告訴記者,“在當地民間有一個傳說,相傳經歷了倭寇之亂,各地瘟疫流行,不幸的事故頻發,為驅邪鎮兇,‘廿四鋪’境內各村的村民便于每年農歷三月份,聯合舉行楊公太師出巡活動,以祈求國泰民安。”
據有關史料記載,抗倭名將戚繼光在黃石林墩村大殲來犯倭寇后,明代浙江道御史朱儼值告老返回登瀛故里,召集當地的朱、吳、卓三姓鄉紳,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籌資在登瀛本界文峰嶺建起北辰宮,并奉“玄天上帝”,以佑護一方百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