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2008年9月2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這艘飛船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搭載了莆仙戲表演藝術家黃寶珍(俗名“阿妹丕”)灌錄的莆仙戲曲唱片,曲名就是《媽祖女神應笑慰》。可以說,阿妹丕的天籟之音,唱響了外太空,也許,外星人都聽到了吧!莆仙話外地人都聽不懂,但這對外星人來說卻是一點都不難,他們肯定聽得懂,肯定稱贊阿妹丕唱得太好了!尤其是對天地間無所不在的媽祖女神來說,我堅信她絕對聽到了聽懂了,還開心地笑了。因為這是家鄉話家鄉戲啊!鄉音鄉情,家鄉人民通過阿妹丕的高亢嗓音,為媽祖女神送上一份最好的禮物。
可惜的是,國寶級的莆仙戲表演藝術家黃寶珍(阿妹丕)不幸于2024年2月21日駕鶴西去,享年91歲。
阿妹丕去世后,網絡上有很多悼念文章,我選讀了其中的幾篇。所有文章都聚焦她在莆仙戲表演藝術上的非凡成就,這很正常,因為實至名歸嘛。然而,人們卻忽略了她晚年在弘揚媽祖文化方面的成就,這是我想拾遺補缺寫一篇悼念文章的緣由。
說起來,阿妹丕既是我的長輩又是我的同事。
說她是長輩,因為她與先父朱國福是合作伙伴,一個演員一個編劇,她所演的最出彩的戲幾乎是先父朱國福寫的劇本,諸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琴挑》《拜月記》《王十朋(苦妻)》《米糷思妻》《朱弁回朝》《孟道休妻》《梁山伯與祝英臺》《瓜老種瓜》《百花亭》《春江》等等;就連她在福建省戲曲匯演和華東地區戲曲匯演中獲獎的劇目也出自先父朱國福改編整理的莆仙戲傳統劇目。阿妹丕總是親切地稱先父為“朱先生”,說最喜歡演“朱先生”寫的劇本。
而說她與我是同事,指的是當時她在莆田縣實驗劇團(一團)工作,而我也在莆田縣實驗劇團(二團)工作,就連她的大姐夫周景濤與最小的妹妹黃寶釵(阿尾)也在二團;1968年12月28日,我們都進了“莆田縣文體系統清理階級隊伍學習班”,簡稱“文體學習班”,而且我們都編在一連。
往事不堪回首,不說也罷,好在阿妹丕和我一樣,有一個比較平順安泰的晚年。
黃石“文體學習班”結束后,阿妹丕托丈夫阿鏜是空軍軍官的福氣,安排在福州一家紡織廠當女工。退休后,又回莆田定居,在東巖山腳下自蓋幾間房子,過起閑適的退休時光。
也許是住在東巖山腳下的緣故,1991年,阿妹丕與林鏜、林光宏、林德嘉等媽祖敬仰者,一起在東巖山報恩寺與三教祠之間,破土動工興建一座媽祖廟,最初起名叫“東山文峰宮”。之所以起這個名,是因為那時候城內的文峰宮尚未修復重建,而阿妹丕肇建的媽祖廟供奉的媽祖神像——兩尊軟身媽祖神像,均出自原文峰宮,有一段時間曾被我的鄰居阿水偷出去藏在一個枯井里的。既然神像是文峰宮的,那么稱“東山文峰宮”也并無不可。幾年后,城里的文峰宮修復重建,于是東山文峰宮隨即改稱“東山湄洲媽祖行宮”。阿妹丕是東山湄洲媽祖行宮董事會的創會董事長,她在這個位置上做了很多弘揚媽祖文化的大事。
下面我想說兩件我親歷的事情。
第一件事。1993年12月25日,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策劃,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和臺灣鹿耳門圣母廟管委會聯合主辦的“媽祖信仰民俗文物展”在鹿耳門圣母廟開幕,開幕典禮十分隆重。東山湄洲媽祖行宮參展的宋代媽祖神像,格外引人注意。這尊媽祖神像的參展,有東山湄洲媽祖行宮董事長阿妹丕的一份功勞。記得文物展籌辦階段,我曾多次陪同福建省文化廳文物處處長吳玉賢和臺灣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徐瀛洲教授一起尋覓媽祖文物。整個展覽擬定文物數百件,但最最重要的是一尊南宋媽祖神像。根據媽祖文化專家蕭一平先生的考證,當時供奉在東山湄洲媽祖行宮的媽祖神像系南宋文物,于是我隨主辦文物展的吳玉賢處長和臺灣徐瀛洲教授一起去東山文峰宮考察。阿妹丕作為董事長親自接待我們,講述了神像的來龍去脈。當我步入正殿,一眼看到那尊神像,所有的記憶立即浮現在眼前,我斷定:這是當時被阿水偷藏在家里的那尊娘媽(媽祖)神像!經過吳玉賢和徐瀛洲認真考察,并征得阿妹丕的同意,最終決定讓這尊南宋樟木雕的媽祖神像赴臺參加“媽祖信仰民俗文物展”,并成為“鎮館之寶”,在臺灣引起轟動。
“媽祖信仰民俗文物展覽”的展期長達半年,至1994年6月26日在臺閉幕。展出期間,共接待觀眾80多萬人次,也就是說,來自東山湄洲媽祖行宮的媽祖金身,接受臺灣媽祖敬仰者80多萬人次的膜拜!
此外,我還曾隨時任莆田市政協主席兼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的林文豪,兩次陪客人拜訪東山湄洲媽祖行宮:一次是陪同張克輝來東山湄洲媽祖行宮視察;另一次是陪臺灣鹿港天后宮主委王登海來東山湄洲媽祖行宮謁拜并商討捐建事宜。兩次都受到董事長阿妹丕的盛情接待,她向貴賓詳細介紹東山湄洲媽祖行宮的歷史沿革與歷年廟會、紀念活動等情況,如數家珍,聲情并茂,得到來訪貴賓的贊賞。
第二件事。東山湄洲媽祖行宮的“行宮”二字,原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室,這里引申為湄洲媽祖駐蹕的宮廟。而湄洲媽祖祖廟媽祖金身確實曾在這里駐蹕過,時間是1997年1月23日下午至24日早晨。
大家都知道,1997年的1月23日湄洲媽祖祖廟媽祖金身“起駕”,破天荒第一次赴寶島臺灣巡游,在臺巡游19個縣市,行程近萬公里;祖廟媽祖金身“駐蹕”36個臺灣分靈宮廟,朝拜的媽祖敬仰者達1000萬人次,至5月5日湄洲媽祖“回鑾”,前后共102天。其盛況空前,影響巨大,被譽為“千年走一回”,獲臺灣島內當年“十大新聞”的頭條。這次活動猶如一聲驚雷,響遍臺海兩岸,甚至于全世界!
按照當時兩岸商定的行程安排,祖廟媽祖金身是1月23日從湄洲媽祖祖廟起駕,第二天清早在福州機場搭乘飛機,經停澳門,當天下午抵達臺灣桃園機場,然后換乘臺灣主辦單位精心準備的一部鑾駕車,沿高速公路直達臺南大天后宮,舉行隆重的入宮安座儀式。這個行程安排經過兩岸籌辦人員的多次協商討論,精心準備,可以說是滴水不漏,萬全之策。這里涉及到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1月23日從湄洲起駕,1月24日清晨上飛機,中間必須有一個宮廟讓媽祖金身駐蹕過夜,而且這個宮廟必須具備資格和良好的條件。時任“護駕團”團長林文豪提議選擇東山湄洲媽祖行宮,理由有兩點:一是“行宮”本系駐蹕之地,媽祖金身在此過夜名副其實;二是該宮硬件軟件都十分完善,尤其是董事長阿妹丕很像名聞海內外的祖廟常務副董事長“阿八”,有很強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堪當重任。林文豪的建議得到大家的認可,于是向阿妹丕傳達籌備組的決定,并協助她做好迎接媽祖金身駐蹕工作的詳細方案,逐一落實,確保萬無一失。
東山湄洲媽祖行宮雖然地處半山腰,但有一條水泥路直達宮門,而水泥路與勝利大道相連接,車輛通行順暢。
1月23日上午,被譽為“千年走一回”的湄洲媽祖金身在祖廟舉行“起駕”儀式,然后乘渡輪渡海登上文甲碼頭。在文甲碼頭,有一部裝飾十分豪華的鑾駕車已經在等候。這部鑾駕車的裝飾任務當時是交給我專門負責辦理的。我發揮了我在劇團工作過的優勢,找來兩個老朋友,一個是曾經教我畫布景的福州師傅賀逸云的孫子賀敏奇,他當時在莆仙戲劇團任舞美設計,另一個是原在大眾劇團畫布景的李偉。他們倆完全理解我的設計意圖,并且用龍、鳳、海浪等元素,對鑾駕車進行裝飾包裝,大氣而美觀,讓人驚艷。
當媽祖金身鑾駕車到達城區時,勝利大道兩旁有萬千媽祖敬仰者迎接,一眼望去,全是人頭攢動。鑾駕車駛上東巖山,停在東山湄洲媽祖行宮門口,董事長阿妹丕主持了一場十分隆重的接駕入宮安座儀式。
我們“護駕團”分成三批,我是第一批成員,所以參與了從湄洲到莆田再到福州機場、臺灣桃園機場、臺南大天后宮的全過程,而且做了很多領導交辦的工作,萬般辛苦,此處不贅。
我最想說的是,媽祖金身進入東山湄洲媽祖行宮安座之后,接下來的事就交給阿妹丕了。此時已近中午,所有專門從臺灣來湄洲祖廟接駕的嘉賓和我們這些即將赴臺護駕的人,都集中到臺灣大酒店用午餐。眾人剛坐定,忽聞窗外傳來一陣巨大的“沙沙”聲,一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在場的人都眾口一詞驚嘆:“媽祖真靈!真靈!”如果這場雨早半個小時下,那情況之糟糕將無法想象!因為媽祖鑾駕車是敞篷的,當初只想到讓媽祖敬仰者更直接感受媽祖“千年走一回”赴臺巡游的盛況,并無考慮到偶遇暴雨這一特殊情況。慶幸媽祖有靈,我們躲過了這場雨。
據說23日晚上,有成千上萬的媽祖敬仰者,從城區各個方向奔赴東山湄洲媽祖行宮謁拜湄洲媽祖金身。我想,阿妹丕肯定通宵未合眼,直到第二天清晨,湄洲媽祖金身再次起駕,上了鑾駕車,駛往福州機場,她才能松一口氣,開心地笑了!
我想,2008年阿妹丕在灌唱即將隨神舟七號上太空的莆仙戲曲《媽祖女神應笑慰》時,她一定精神飽滿,用盡她心中對媽祖的所有摯愛與熱情,唱出家鄉人民最虔誠的祝禱!
最后我想說的是,阿妹丕的去世不僅是莆仙戲劇界的巨大損失,也是媽祖文化界的巨大損失!讓我們共同悼念她,共同緬懷她生前的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