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前天,我的朋友楊健民轉來兩篇由著名學者、福建師大社會歷史學院教授汪毅夫先生撰寫的短文,一篇是《海上漂來媽祖廟》,另一篇是《偉大的訴求》。我認真拜讀了,覺得兩篇都寫得很好。文章雖短,但意味深長!
我知道汪教授是一位跨政文兩界、很有造詣的文化學者,尤其是對閩臺文化的淵源關系有較深的研究,學術成果豐碩。我也知道汪教授曾多次來莆田參加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且對莆田在地文化學者蔣維錟頗為賞識。
汪教授在《海上漂來媽祖廟》一文中提出一個十分新穎的觀點:“海舶供奉媽祖的場所有堂、祠之稱,有‘龕’、‘高香長燭’、占卜用具,有‘舟中人’朝夕禮拜,甚至有專門的‘香公’(如朱景英《海東札記》所記),當然是媽祖廟,是流動于海上的媽祖廟。從媽祖廟的分布來看媽祖信仰的傳播是正確的研究思路,但研究視野里也當有海上流動的媽祖廟哦!”
這個觀點讓我很受啟發(fā)。過去我們都將目光聚焦在陸上建筑的媽祖廟,用博物館的行話叫做“不可移動文物”,而忽略了數(shù)量更多、神跡更奇的“可移動文物”——船上的媽祖廟。這些行走在江河湖海上的“媽祖廟”,其數(shù)量之龐大,當是地上媽祖廟的千萬倍。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媽祖廟5000多座,那么,依此類推,“海上漂來的媽祖廟”就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座。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了!
有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必有媽祖廟;那么也可以說,有船的地方必有“水上漂流的媽祖廟”。這里所指的船,除了商船、漁船、古代使船(封舟)、現(xiàn)代郵輪等等之外,還包括戰(zhàn)艦。冰心先生有一段回憶錄說的就是戰(zhàn)艦上的“媽祖廟”:
民國時期,海軍中福建人居多,每次我隨父親到軍艦上訪友時,軍艦上的水兵,往往把我?guī)У剿麄兊姆颗摾锶輯屪妗T趮屪娴呐莆恍∽郎希紨[著許多供品。還有酒瓶酒盅。他們說:媽祖可靈著呢!在海上遇到大風大浪時,連廚艙里的杯盤都倒翻了,只有媽祖供桌的酒杯,卻安然不動。我問父親是不是這樣?父親笑說,他沒有到水兵艙里去證實過,酒杯不動,也許是因為它們太小的緣故。總而言之,我很為我們中國有一位“海的女神”而且她還是福建人而感到自豪!
我想汪教授博覽群書,一定也讀過冰心先生的回憶錄,所以與冰心先生“心有靈犀一點通”!
總之,汪教授這篇短文提供了一個新視野,同時也提示我們,今后應該在媽祖文化研究中,加入“海上漂流的媽祖廟”這一研究新課題。我希望有志于媽祖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積極響應,共同探討,以期在這方面涌現(xiàn)更多的學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