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勿以惡小而為之”那些不起眼的小打小鬧,可能就是校園欺凌的預警信號。“勿以善小而不為”圍觀者的冷眼旁觀,也許就是助長施暴者持續欺凌的興奮劑……“原來給同學起外號也是一種欺凌行為。”“原來孤立、排擠、鄙視同學的行為也是在實施暴力。”
近年來,仙游縣人民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履行邊遠山區“法治副校長”職責,近期,深入縣域內邊遠山區學校,針對山區留守兒童較多、家庭監督不到位和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開展防范校園欺凌專題系列講座。
檢察干警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對授課方式和內容進行針對性調整,因材施教。通過以案釋法、互動競答、場景再現等形式,重點圍繞什么是校園欺凌、常見的欺凌手段、校園欺凌可能涉及的罪名、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危害以及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等方面進行授課。通過一個個案例、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直觀、形象、生動地釋法說理,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決不做校園施暴者,不做沉默受害者,不做冷漠圍觀者,做到敬畏法律、遵紀守法。
在學習生活中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遇事冷靜、理智、不沖動、不魯莽。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敢于對校園欺凌大膽說“不”。
下一步,該院將攜手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未成年人保護,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有效預防校園欺凌,落實強制報告制度,以檢察履職促進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機制的構建和完善,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陳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