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彬/文 陳曉威/圖
湄洲媽祖祖廟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湄洲女頭飾服飾發源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為福建三女(惠安女、湄洲女、蟳埔女)之一的湄洲女傳統服飾,有著較高的民俗意義和傳統美學意義。湄洲女頭飾服飾起源于湄洲島,傳說是媽祖自己設計的,有著特定的地域文化,包含著民眾敬奉之心與祈禱之愿,上千年來“媽祖髻”和“媽祖服”構成了湄洲女頭飾服飾,有順口溜為“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寄平安”。
媽祖髻:頭的中后部,梳成一個高出10多厘米,成半弧形豎起的類似船帆的發髻,也叫“媽祖髻”。梳法是先把頭發分成左、中、右3部分,再把中間部分頭發梳成發髻,再梳左右鬢發。然后統一固定起來梳成船帆一樣的髻。船帆狀發髻左右兩邊各別一根波浪形的發卡,代表船上搖櫓的船槳;頭頂上盤一個圓圓的發髻,代表船上的舵;一根紅頭繩盤在發髻里,代表船上纜繩;一根銀釵橫向穿過發髻,代表船上的錨;一根根的發卡和發繩代表船上的零件,這些要件組合則代表整艘船,寓意一帆風順。
大海衫,紅黑褲子:一條特殊的外褲,上半截為紅色,下半截為黑色。媽祖裝是媽祖生前最愛穿的服裝,上身是中式海藍色斜大襟上衣,海藍色象征大海;下身是上紅下黑拼接的寬腿直筒褲,紅色和黑色分別象征吉祥和思念。
湄洲女頭飾服飾發源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其色彩清爽明亮,大海衫、紅黑褲子簡潔大方,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湄洲女頭飾為女神媽祖生前設計的,媽祖的核心精神是“立德、行善、大愛”。
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致力于湄洲女頭飾服飾的搶救和傳承工作,成立保護機構,由林志華女士專人負責,每年舉辦三次傳習授藝課堂,深入媽祖中學指導、培訓初高中學生梳“湄洲女發髻”技藝。以湄洲媽祖祖廟建筑群中的梳妝樓和天妃故里媽祖信俗傳習館作為湄洲女頭飾服飾傳承的固定場所。為了更好地傳播媽祖文化,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充分體驗湄洲女頭飾服飾的美,其于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