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記載:清高宗弘歷(乾隆)在慶祝自己登基六十年之日,便宣布退休歸政于皇太子嘉親王永琰,并改號為嘉慶。那么太上皇的旨意,必定通過另外的心腹弄臣傳達。早在二十多年前和珅便已出沒乾隆的左右了。
和珅字致齋,鈕祜錄氏,是滿州紅正旗人。他讀書不多,人卻機俐,十九歲入宮當了渾唐阿,即在皇帝轎前執事的,過了三年,這個渾唐阿憑借自己善于奉承的本領,當上了三等侍衛,又得到乾隆皇帝的嘗識,從此平步、青云,不到十年,竟爬上了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的寶座,成為在乾隆后期秉政二十余年,烜赫一時的當朝宰輔。乾隆還把自己的女兒和孝公主下嫁給他的兒子豐珅德殷。宰輔與皇帝結為親家,其權勢更加根深蒂固了。
和珅主宰朝政的年月,吏治十分腐朽,貪污成風,賄賂公行。“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即那時吏治的寫照。和珅則是以最大的貪污犯名著中國史冊的。
乾隆禪位給兒子顒琰后,退居為太上皇,次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駕崩,不過五天,嘉慶帝即下令將和珅革職拿問,同時被捕還有戶部尚書福長安,當然都被抄家,并把和珅罪狀發給各省督撫討論,半月后,即賜死于獄中。
和珅的豪富名聞天下,但抄家的結果還是讓世人大吃一驚,嘉慶帝看了那長長的抄家清單,琳瑯滿目,價值連城,氣數了和珅二十大罪狀,據后人估算可折合白銀八萬萬兩,抵得上當時清朝二十年的稅銀收入。
乾隆在位時和珅就以各種名目進行搜刮,每當他的壽辰,從宰輔、百官以及督撫、將軍,人人都要進獻金寶珍玩作為壽禮、一次壽辰收受的金佛多達一萬尊。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陳列的十六枚黃金編鐘,就是在八十壽辰收到的禮物,重達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七兩。
乾隆皇帝他享國久長固然無與倫比,但他在位期間造成的政府腐化,同樣無與倫比,他的帝國政府正在腐爛,文官系統僵化而無效率,駐防八旗早已喪失作戰能力,然而他仍一味強調格守祖制,他選擇文官武將把“尊君親上”當作唯一美德,同時極其注意守護統治民族的特權和利益,不能容忍任何人對“以滿馭漢”以“漢制漢”的傳統體制有所質疑。
他非常樂意接受各地軍政委員貢納的奇珍異寶,并以升遷作為獎勵。這無異是鼓勵有條件的貪污,法網愈密而貪風愈盛,危機四伏,這就是乾隆晚年的政府實相,造就和珅一類權臣的政治環境。
嘉慶發動的宮廷政變是指向乾隆六十四年的政治遺產,一個腐敗的官僚體制,一個動蕩的社會結構,抓住和珅的貪贓枉法事件開刀,獲得較大幅度清除積弊的社會效應。
乾隆后期,君臣將相已將開國那種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的上進精神丟得光光了,而孜孜以求的是生活的奢侈、安逸、貪婪地集聚財富,一天天腐朽了,和珅是一個典型。他的破產,正是康乾之世已經衰敗的又一標志。 (吳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