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霞
“踩街”文化源于中國隋唐,“踩街”源初表現形式為民間百姓自發聚在一起,以歌舞形式表達慶祝與喜悅之情。“踩街”風俗以福建省最為著名,福建省又以泉州為最。泉州“踩街”民間藝術,是從古代上元節和迎神賽會演變發展而成,在元宵佳節期間舉行,是古人驅除災疫,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祈福儀式。泉州“踩街”歷史古已有之,明萬歷《泉州府志·風俗》記載:“元夕張燈,端午競渡,中秋玩月。唯時和年豐,家給人足,聊以自相歡娛,而裝飾神像,窮極珍貝,閱覽衢路……”陳懋仁在《泉南雜志》中記載泉州踩街、裝閣的熱鬧場景:“迎神賽會,莫勝于泉,游閑子弟,每遇神圣誕期,以方丈木板,搭成抬案,索以綺繪,周翼扶欄,置幾于口,加幔于上。而以嬌童裝扮故事,衣以飛綃,設以古玩。”明《閩書》記載:“泉中上元后數日,大賽神像,妝粉故事,盛飾珠寶,鐘鼓震天,一國若狂。”《溫陵歲時記》記載:“上元前后夜間,好事者或摘某句詩某傳奇,飾稚小兒童,裝扮故事,導以火把鼓吹。爆竹盈耳,游行市上,謂之裝人,此古儺意也。”泉州“踩街”一般包含貢球舞(彩球舞)、拍胸舞、火鼎公婆、大鼓吹、籠吹、龍虎斗、南音、弦管、十音、五音、舞獅、弄龍、車閣、高腳戲、歌仔戲、裝人、紙塑巨像、“旗鑼鼓槍”等傳統藝術形式。
“踩街”是閩南古典“福”文化的具象表達。“踩街”是古代泉州人民對于現世生活幸福的表達與未來幸福的祈求祝愿的藝術表現形式,人們把豐收之時的幸福心情與喜悅情感,表現在巡街起舞之上。古時“踩街”人人皆可參與,“踩街”表演者與民眾互動,載歌載舞,其樂融融,熱鬧的人群,狂歡的氣氛,被譽為泉州的“狂歡節”。人人皆可通過“踩街”展示生活的幸福與開心,進行祈福,表達對未來美好的追求與期盼。“踩街”的自發性、平等性、祈福性、娛樂性與狂歡性形成活動的文化內涵,這是泉州古典“福”文化的重要藝術表達形式。
2024年2月15日舉辦的“龍騰東海·福滿泉州”民俗踩街活動,復興古典“福”文化藝術表達形式,活動包含30個非遺項目,分為六個篇章:瑞龍呈祥迎春來;市井十洲人·漲海萬國商;千家管弦鳴·半城煙火半城仙;泉南英雄氣·處處少林風;多元文化城·泉州破天荒;祥龍迎春到·泉州再騰飛。這是新時代的“踩街”民俗活動,蘊藏著新時代閩南“福”文化內涵精神。
“踩街”民俗活動是一場海峽兩岸閩南民俗傳統文化相聚的“福”文化盛宴。“踩街”活動主體續承傳統“踩街”表演項目,活動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為中心,海峽兩岸民眾聚在一起,進行“踩街”民俗活動。海峽兩岸同根同源,以“踩街”為代表的閩南民俗文化是海峽兩岸的一種精神紐帶。“踩街”活動把海峽兩岸民眾相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熱鬧歡騰,這是閩南獨特的“聚·福”文化,不僅是海峽兩岸閩南民眾萬眾一心創大業的精神反映,還展現著閩南家族文化血濃于水、融合齊心的凝聚力,蘊含著海峽兩岸民眾對祖國統一、親人團聚的幸福生活的深深向往。
“踩街”民俗活動是一場承載著閩南民眾祈福期盼的“福”文化期待。“踩街”民俗活動展示香龍、拍胸舞、火鼎公婆、花蓮原住民豐年祭、大搖人、板凳龍、天香龍閣等民間習俗,實質上是一場閩南的“福”文化盛會。古時,閩南民眾日常生活與信仰宗教密不可分,人們在虔誠的信仰中寄托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與美好祝愿,“人”“神”和諧共存。在科學飛速發展的現代,閩南民眾把對自我的堅信與期待也納入“信”的文化層面。“愛拼才會贏”中對自我生命的尊重與堅信、堅韌與拼搏,形成了享譽世界的“晉江經驗”與閩南精神。閩南人們在傳統與現代的“信”文化交織中追尋幸福的生活與美好的未來,這是閩南的“信·福”文化,相信信仰,相信自我,就會獲得幸福的生活。
“踩街”民俗活動是一場民間民俗藝術美的“福”文化匯聚。“踩街”民俗讓世界看到閩南民間驚世駭俗的人情美。“踩街”民俗展現著閩南男性粗獷澎湃的民間力量美,他們尚武正義、開拓進取、愛拼敢贏、健壯勇敢。“踩街”民俗匯集著閩南女性端莊優雅的生活美,她們勤勞善良、美麗優雅、古典浪漫、聰明智慧,“踩街”民俗活動還原著閩南民間的日常生活之美,描繪美好人格的理想型范,展現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踩街”民俗追溯千年中華歷史文化,用傳承之心守護千年非遺文化,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藝術之美,“踩街”的人或“神”的裝扮、器具的裝飾、音樂、舞蹈、武術的藝術表達,積淀著閩南民眾千年以來對美的追求與藝術匠心。閩南審美藝術的保存蘊含著閩南民眾日常幸福的生活表達,閩南民間自發的藝術自覺性形成對日常幸福生活的表達,這是綿延千載的閩南“美·福”文化。
“踩街”民俗活動是一場多元包容的“創·福”文化基因表達。自古以來,“踩街”民俗活動,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異彩紛呈。此次“踩街”民俗活動更突破了傳統的“踩街”項目,創新出一個潮風與國風的完美融合“COSPLAY”方陣。“COSPLAY”方陣中帥氣男子頭戴蟳埔簪花圍,在小提琴的悠揚聲中,武當拳變幻姿勢,文化交融十分和諧。這是開放包容的“市井十洲人”文化基因傳承,這是閩南文化賡續東方傳統文化,追求創新,充滿創意活力的文化表達,是新潮與傳統的碰撞創新,是新的閩南文化態勢生成,彰顯出閩南人開放包容、多元創新的時代精神。用創新的文化方式承載幸福、表達幸福,這是屬于閩南獨特的“創·福”文化。
“龍騰東海·福滿泉州”民俗踩街活動在年味稀薄的當下,在商業經濟橫溢的社會中,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踩街”展現閩南獨特的“福”文化。“踩街”民俗活動賡續千年閩南傳統歷史文化,以對中華文化的保存之心與溯源之心,匯聚海峽兩岸閩南民俗傳統文化,以一種虔誠守護千年非遺文化。“踩街”展現以“聚·福”“信·福”“美·福”“創·福”為核心要義的閩南“福”文化,挖掘凝聚力強、美好日常、多元包容的閩南“福”文化精神,以濃重的歷史感喚起民眾心底的中華文化自信,以深深的幸福感昭示著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展現著閩南民間的幸福感與對新生活的幸福期待,走出一條以“踩街”民間民俗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復興與文化自信的中國發展道路。
[鄭麗霞,女,莆田人,集美大學師范學院講師,博士,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海絲’視域下高校《美學與美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FJJKBK21-19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