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真是一部奇書,在鋪天蓋地的今天一樣可以引起管理界的重視。在《紅樓夢》中為我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塑造了兩種不同的管理權威;即以王熙鳳為代表的貪婪權利型;以賈探春薛寶釵為代表的創新分權型。
先來說說王熙鳳的管理權威,是屬于維持性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可以封了一個“維持會會長”的頭銜。她在協理寧國府時,最出色地表現了她的管理才能。首先對寧國府做了一次家族診斷,極其尖銳地指出寧國府有“五大弊病”;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二件是事到尊管,臨時推委;三件是需用過費,濫支冒領;四件是住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是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針對這五件,她決定采用猛藥,她發表強硬的就職演說:“既托了我,我就說不得要討好你們嫌了。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諸事由得你們。再別說你們這府里原是這么樣的話,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一點兒,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無臉的,一例清白處治”。然后制定規則,按崗定編,強化監督,寧國府的面貌一下改變了,可見王熙鳳的權威性是很強的。
然而在給賈母理喪時隔入了“權威”性不足的泥潭困境,只得舍悲忍泣地哀求眾人。同一個王熙風最后被氣得“眼淚直流,眼前一黑,噪子一甜,使噴鮮紅的血來,就栽倒在地。為什么當時的威重令行,到賈母理喪時卻權威不足,指揮失靈呢?權威主要是依靠賈母和娘家做靠山一旦靠山倒了,王熙風的權威使土崩瓦解。
其次是她肆無忌憚以權謀私行賄受賄、盤剝眾人。在賈府上下積怨極深,毫無人緣。顯而易見,王熙鳳實際上并沒有一點權威,有一時權勢,靠山一倒便寸步難行,一敗涂地。
由于王熙鳳管理才能的貪婪性,瘋狂性,而給賈府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她不是維持會長是賈府的挖墓人。在《紅樓夢》中王熙鳳的下場最慘是完全符合歷史邏輯的,也是值得王熙鳳的崇拜者們深思和反省的。
賈探春薛寶釵管理則不同了,為了克服賈府的經濟危機,探春對當時正在萌芽的市場經濟的敏感富有創意地推出一個全新的改革舉措把一個消費性的大觀園改造成生產性的種植園經濟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寶釵于以了充分的支持,并建議承包者年終時拿出若干吊錢,分給在園中辛苦的老媽媽們,讓他們也能分享改革的成果,符合了“惠而不費”原則的雙贏高招。
由于探春的思想是直線式的改革思想,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上;寶釵則不同,她在完成了物質層面的思考,更進一步展開精神層面的思考給改革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寶釵提出了配套的改革措施,強化治安管理,親自巡察贏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她也不是金剛怒目式,而是循循善誘,寶釵這套柔性管理,且有感化作用,人們都口服心服。
由于寶釵的新設計,改革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如李紈所說:“使之以權,動之以利再無不盡職的了”。生產者的積極性給充分調動起來了。真正的管理權威是寶釵。
托拉克說:“不論一個人的職位有多高,如果只是一味地看重權利,那么他就只能列入從屬的地位,反之不論一個人職位多么低下,如果他整體思考負起成果的責任,他就可以列入高級管理層”。 (吳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