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荔生
至今憶起江南仍如夢,如夢如幻,可我知道那是真實的存在,就像伊人在水一方,不經意間與她邂逅,她莞爾一笑,我便刻骨銘心了。
那晚站在大運河的堤岸邊,兩岸燈火闌珊,比燈火更明的是河面上水波因燈光折射漾著的金光,河水潺潺不息,歷史的畫面被一頁一頁地掀開,也許我不想訴說記載的太多史事,關于隋煬帝,關于史可法,關于……我只想說這座江南小城有了運河這張閃亮古舊的千年名片,就如有了一枚沉重別致的胸針別在衣襟上,逸逸蝶動,風情別具。
記得那個大清晨,霧早早地升起,小城一片白茫茫,一個人走在濃霧中,似是飄在仙境,更似是在畫中游,好在街井上車水馬龍緩緩而過,讓人緩神清明。遠處屋宇、鐘樓、古亭、小橋在朦朧中矗立,自是若隱若現,若有若無;近處房前屋后梅樹泠然,每走幾步就遇一株梅樹。寒冬里梅樹只剩光禿禿的枝丫,但每一條枝丫都色如墨汁,意態古樸,詩意盎然,迢遙地伸向霧中,伸向天空,像煙,又像霧,和入清晨的濃霧渾然若入云霄,只教人駐足不前,癡癡地凝望,不知身是何處。
也記得黃昏瘦西湖邊的落日,日將落未落,橘黃略帶紅暈的余輝剎時鋪滿湖面,湖面半瑟半紅,數只黑天鵝靜靜飄著,似乎早己習慣這樣綺麗迷離的風光。而待日全落時,漫天云霞遂成潑墨色,映入湖中,又是一江潑墨水彩,天上人間目不暇接,此情此景,實難分清何為天何為地。
筆墨至此,你一定會說還有喱,還有二十四橋!是啊,傳說中的二十四橋赫赫在目。只是啊,橋依舊,明月也依舊,可是玉人何處教吹簫?令人遐想翩翩,當年風流倜儻的才子和美麗風韻的佳人呢?想必如今已成世人追思溯源的篇章了吧。
當然也難忘那青瓦白墻的古屋旁的那片梅林,梅林里那第一株盛開的黃梅,郁香自嬌艷的花骨朵里漫散開來,湊過去細聞,更教人癡迷沉醉,依依別離,輕吟:“梅花香自苦寒來。”
許是來去太匆匆的緣故,我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她的韻味,來不及好好欣賞她的姿容,我便已經踏上歸程了。
就在歸程的月臺上忽覺又感知起什么,心意便風起云涌了。是啊,說過不提隋煬帝,不提史可法,隋煬帝興修大運河功績或許世人皆知,可是三百多年前史可法奮力抵御清軍入侵的艱難或許剎那間又激起我這位異鄉人波瀾起伏的心境,歷史似乎就在眼前……他幾度孤軍奮戰,以廖廖一萬多名士兵抗擊揚州城外十多萬清軍;他情愿自刎也絕不曲身歸降;他情愿英勇就義也絕不貪圖榮華富貴;他明知不可為卻執意為之的民族情懷可謂深切深厚深重……
站在歸程的月臺上回望江南這座小城,小橋流水,輕舟蕩漾,古木老屋,柳絮紛飛,且問江南何止只是純澈的柔美?再回望,她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蓄含著濃濃情切和一股剛毅之美,飄不散,我眼角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