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情懷一曲歌
——龔玉瑞散文集《綠洲情結(jié)》讀后
可以這么說,龔玉瑞先生是莆田市云里風文學獎的“經(jīng)紀人”,或者說是中馬文學交流的“媒人”。在當今經(jīng)濟浪潮沖擊洶涌澎湃的世界里,尤其是退休后,龔玉瑞先生潛心于文學創(chuàng)作和社會文化活動,這位“不老人生”,平生《傾心任教,竭力為文》,以激越、誠摯的語言抒寫人生,歌頌社會真善美,縱情書寫故鄉(xiāng)事。他那篇篇華章以表露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激勵人們熱愛生活,奮飛生活的揚帆”,給人以教益、啟迪和感慨,從而令人產(chǎn)生一種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情懷。
龔玉瑞先生的家鄉(xiāng)華亭園頭村,地處木蘭溪畔,山環(huán)水抱,地理位置特殊,也許是自然造化,村里擁有“一門四貢元”、“昆仲兩教授”、“伉儷雙博士”、“一門五俊秀”、“兄弟五學士”等風流佳話。作者自豪地稱此為“文化綠洲”,在《文化綠洲桃李香》一文里,清楚地盤點村里的人,“書香濃厚,文化教育發(fā)達”,其文集書名《綠洲情結(jié)》,就是沖著家園豐厚的人文景觀,帶來滿園桃李、群英薈萃,有力地證實了園頭村“山美,水美、人更美”這一和諧人文生態(tài)的美好綠洲。文學大師茅盾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人是風景的構(gòu)成者,沒有了人,還有什么可稱道的?如果不是內(nèi)生活充滿的人作為這里的主宰,風景還有什么值得懷念?”這強調(diào)了人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亦說出以人本及人的因素第一的真諦。
集子里“域外風光”收錄了作者遠游泰國參加第五屆世界六桂懇親大會情景。他的目光不單放在會議上,更多的是投向這個“千佛之園”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禮儀習俗、物產(chǎn)風物、文化特色等。他不止是寫所見所聞,還寫所思所感,全方位展現(xiàn)異國風情面貌。雖然文字簡約、洗練,但是夠精彩地把國外的一幕幕撩撥心弦的畫面展示給讀者,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又如《香港掠影》一文,作者看到“現(xiàn)代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游人如織,色彩繽紛,變化莫測”的景致,由此想到,“一個城市的風格,僅從建筑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樓房、道路交通、園林綠化、山河湖海及各類裝飾為背景有機組成”,聯(lián)想到古人所說的,“雖同人作,宛如天成”。同時又想象到“香港人聰明機靈,有膽有識,最敢冒險,最能拼搏、競爭”的可貴精神,再聯(lián)系或升華理性的方面——“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意識到發(fā)展自然科學,推進社會改革都需要有各種敢于冒險、敢于競爭、敢于開拓的人才并存”。我想游記散文能達到這一高度,恐怕是游記的重要收獲,本為創(chuàng)作的成功所在。
是的,龔玉瑞先生是一位難得的文學熱心者,大作家章武先生評價說:“感謝您多年來對中馬文化交流,對省市文學事業(yè)的熱忱關(guān)心和多方支持”。廈大教授林丹婭也曾評說:“您在家鄉(xiāng)與中馬之間,在文學、教育與云里風先生之間,搭橋鋪路,實為一大功德事”。應(yīng)該說,莆田文學的繁榮,龔玉瑞先生是位有功者,因為他已經(jīng)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他的灼熱情懷不光在他的家鄉(xiāng)文化綠洲上綻放異彩,還傾情澆灌在壺山蘭水文字園圃里。誠然,他的濃濃文學情結(jié),牢牢地根植于莆陽大地這塊文化熱土上。 (郭大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