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關于媽祖,大家都耳熟能詳,而泗州佛呢,估計知道的人相對少一些。
那么我就先從泗州佛談起。
其實早先我對泗州佛也一無所知。后來翻閱資料,再加上聽蔣維錟老師解釋,才略知一二。
泗州佛既帶著一個“佛”字,自然是佛教中的人物。
據資料顯示,泗州佛系僧伽大師(628—710),自西域何國碎葉城來我國傳經,唐高宗龍朔初(公元661年前后),由西涼(今甘肅西部)到楚州(今江蘇淮安市),隸名于山陽龍興寺,后在泗州臨淮縣建普光王寺。那么,他為什么會被尊稱為“泗州文佛”呢?原來是景龍二年(708),唐中宗迎請僧伽大師到京城長安薦福寺當住持,并封僧伽大師為國師。傳說唐朝大詩人李白的父親是西域碎葉城商人,來長安經商,后以國(李)為姓,以客為名自號“李客”。李客得知長安薦福寺住持僧伽大師也是西域碎葉城人,便經常帶八歲的兒子李白去拜訪僧伽大師,向他請教。于是僧伽大師成了李白的啟蒙老師,李白深受其影響;后來李白成為唐朝大詩人,人們便尊稱對李白有啟蒙之功的僧伽為“文佛”;在他圓寂后,泗州文佛又被人們稱為泗州佛公、泗州菩薩、泗州大士、泗州大圣、大圣菩薩等。
這段簡歷說明了泗州文佛的由來,卻沒有說到泗州文佛顯圣的一些故事。如果不是這些故事的流傳,泗州文佛不可能名揚海內外。
下面我就從網上摘錄一個“泗州佛顯圣”的故事,以饗讀者。
泗州佛的這個故事,發生在福建惠安和泉州交界的洛陽江。這里水流湍急,十分危險。傳說蔡襄母親懷他時曾于此過江。當時風急浪高,她在船上擔驚受怕,吃了不少苦頭。上岸后便說:“我兒誕生后,長大若能做官,一定要在這里造一座橋,便利行人。”后來蔡襄果然做了泉州太守,于是如愿來這里造橋。可江水湍急,起初放入水中做橋基用的大石條,都被江水沖走了,急得蔡襄束手無策。
這一天,有一位白發老者搖來一艘小船。船上坐著一位絕色女子,船停在江心。老翁對岸上的人說:“誰能用銀錢砸中我的女兒,我就把女兒嫁給誰。”于是成群的人跑來投錢,可哪里投得中?投來擲去,錢都落江心了。
原來,這老翁是土地公變的,絕美女子是觀音菩薩的。他們天天早上劃船出現,到了傍晚便劃走。就這樣幾個月后,落在江心的銀錢不計其數,為洛陽橋的基石墊底、加固,解決了蔡襄建橋的難題。
就在觀音菩薩助蔡襄建洛陽橋的大功即將告成時,有一個泗州的小伙子也來碰碰運氣。他偷偷轉到姑娘背后,抓起一大把碎銀子,往姑娘頭上扔去,滿天的碎銀果真有一塊落在姑娘頭上。眾人見了,大聲喝彩:“扔中了!扔中了!”
老翁叫這位幸運的小伙子到涼亭去議婚,可是這位泗州人往涼亭上一坐就起不來了,原來他的靈魂被觀音菩薩度化到西天成佛去了,而肉身留在亭中……
不管是歷史資料還是民間傳說,都指向泗州佛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一個人,后來因傳經或做善事而成了佛。這一點與媽祖由人而神的過程是相似的。至于媽祖與僧伽(泗州佛)的緊密關系,至今只看過臺灣媽祖學術研究協會理事長蔡相煇教授有一篇論文涉及。這篇文章刊載在蔡教授的媽祖研究論文集中。文章很長,我讀過一遍,可能是我文化底子薄,讀完仍不甚了了。
而現實中將媽祖與泗州佛聯系起來的,是一尊石像,一尊被供奉在媽祖廟神龕里的石像。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一座媽祖廟的神龕里見到一尊約30厘米高的石雕神像,于是問廟公此乃何方神圣?答曰“媽祖”。起初我將信將疑,但廟公言之鑿鑿,說此石像系廟旁邊發現,并一直供在神龕里,與媽祖神像一起受人膜拜。
過了一段時間,正好省里有一個鑒寶專家來莆田,我特地請她對這尊石雕像做鑒定。她端詳許久,最后說是“元代媽祖雕像”。她列出幾個判斷理由,語氣斬釘截鐵,我和廟里的其他人也都十分佩服,堅信無疑。
此后,在介紹這座媽祖廟時,許多人(包括我)都會有意無意地指該石雕像為“元代媽祖”。
直到有一天,我隨蔣維錟老師去看這尊石像,我說文物專家鑒定為“元代媽祖”。蔣老師只稍微瞟了一眼,就說那個專家錯了,這是“泗州文佛”。我問蔣老師:“何以見得?”他答:“省里專家走入誤區,以為供奉在媽祖神龕里的石像當然是媽祖。其實她沒有去街頭巷口轉轉,這種石頭神像多的是,民眾稱其泗州佛,或泗州文佛。”蔣老師還告訴我,民間傳說泗州佛法力無邊,曾經與妖魔鬼怪斗法,大獲全勝。所以民眾認為泗州佛有驅魔辟邪功能,就將其供奉在街巷的轉角處,類似于“石敢當”。
我將信將疑。隔天我隨蔣老師去莆田城北看古建筑“洗馬埕”。洗馬埕在東里,是明工部侍郎黃廷用的舊第。我們從軍分區大門旁的一條小路拐進東里巷,就在小巷拐角,見到一座小神龕,里面端坐的神像是石雕像,與前幾天我們在媽祖廟里看到的一模一樣。蔣老師指著神像對我說,這就是泗州佛!蔣老師還說,這里每年八月十五晚上有“聽佛卦”的習俗,就是因為這里的泗州佛很靈。
至此我方恍然大悟。
后來,我在赴臺進行文化交流活動期間,偶然走進一家古董店,見其玻璃柜中擺有許多古舊神像,包括幾尊媽祖硬身神像。店主告訴我這些神像都來自大陸。這時我低頭看到地上擺著十來尊石雕佛像。我有點明知故問:“這也是媽祖嗎?”店主似乎不耐煩,粗聲粗氣答道:“這不是媽祖,是泗州佛,也是從大陸那邊過來的。”
我悻悻而歸,終于明白徐瀛洲教授曾經對我說過的那句話:“將來大陸研究民俗文化可能要到臺灣來借古神像。”
話說回來。我在臺灣古董店看到那么多與東里巷一模一樣的泗州佛石雕,更進一步證明了媽祖廟里那尊石雕神像不是所謂“元代媽祖”,而是名副其實的泗州佛。專家錯了,我們不能跟著犯錯。就我本身檢討,過去以訛傳訛的事也干了不少,誤導讀者,深感愧疚!
文末我想再次強調:媽祖是海上女神,泗州佛是大圣菩薩,二者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