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華亭鎮園頭村是我一直想去的村莊之一。我從朋友圈得知這個村有幾座古民居挺有味道,想去實地感受這個村莊的靈氣和附著在紅磚土墻之間的文氣。
園頭村歷史悠久,在科舉時代,這里曾出了很多秀才、舉人。古時境內曾設立享譽莆仙大地的“云莊書院”。
導航很方便。導到園頭村村口時,只見一石刻著“園頭僑鄉”四個字,原來不僅是有古民居,這里還是僑鄉。我打電話詢問朋友古民居的方向,并打聽村里有哪些名勝古跡值得我們去一看。朋友說村里的看點主要是那幾座古民居。宋兄說,看路標“聞香寺”這個名字好,有點“聞香識女人”的意味,得去看看。
園頭村所處的位置挺好,就在木蘭溪畔,望得見壺公山,村莊所處位置一片開闊,令人心曠神怡。這里的溪水特別清澈,若選擇夕陽西下的時刻,漫步到溪中戲水,一定充滿情趣和浪漫。
樹蔭夾道,水泥村道很干凈。村道一側是大棚蔬菜基地,另一側就是村莊。蔬菜基地東側的山上有寺,應該就是聞香寺,遠遠看去,應是新建筑。
而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去探訪那些老房子。
園頭村是城廂區的第一僑村,享有“文化綠洲”“文化村”的美譽。
村里有座紅色的涼亭,名“綠洲亭”。園頭村古今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有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這里的人文氣息濃厚,堪稱一隅“綠洲”。
仙人掌這沙漠植物,長在鵝卵石砌成的農家院墻之上,讓我想起了我老家老房子后面土院墻墻角的那株仙人掌。兒時的時光,往往就藏在房前屋后不起眼但能長在心里的一花一草中。
村中的一些土木小屋和土墻,終究是經不起歲月的沖刷和磨礪,那從田里挖起來砌成土墻的泥巴,也一點點地隨雨水,回歸到田里、溪里,回到它們自己的原鄉。
我原本并不知道那指路牌上的“陳春德故居”是一處怎樣的存在。村里許多房子墻上的箭頭指引,提示著這座故居很重要。按著指向循去,看到院門上掛著的“云里風紀念館”時,我感到十分驚訝。
在我心里,“云里風”這三個字分量極重,云里風在莆田文壇更是神級的存在。
每年的“云里風文學獎”,對于喜歡寫點東西的莆田作家們,更是一種仰望。
原來陳春德的筆名就是云里風。
我竟然在園頭村遇見了云里風的舊時光。
云里風紀念館以西,還有一座更大的古民居在修繕。
主人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去參觀。院子里還住著人,里面的房間很多,以前有好幾家同住在一個院子里,互相守望。可以想象當時這院子里滿滿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我猜想這院子的主人以前是當官的,鄉人告訴我主人以前是做生意的,建造這座院子也是十分講究,院子里的紅地磚也都是當初鋪的。我不知道這座院子修繕后將作何用途,是作為展示館,還是作為民宿或茶院之類?不管怎樣,修繕、保護起來,總是好的。
王兄看到我朋友圈發了園頭村的照片,特地打電話給我,說那也是他的老家,并介紹說村里有僑文化、文學故事、家風家訓傳承等。我聽得出來,王兄對家鄉將要走的幸福路很有信心,自豪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