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莆田華僑中學注重把學農實踐作為高中必修的實踐課程之一,它不僅鍛煉中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使學生懂得勞動的意義,更能促使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走進農耕文明,觸摸中華文明之根。
該校結合校情,因地制宜,在校園內開辟出農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以班為單位,劃分“責任田”,制作了農作物“標牌”,供師生了解作物習性和價值。為保障勞動有序、高效開展,將學生分成耕地組、播種組、管理組、觀察組等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參與勞動實踐中,識農事、知辛苦、樂豐收。經過一個月的勞動實踐,“面朝黃土,背負青天”是同學們下地鋤地、澆水時的真實寫照。責任田里,每到傍晚時分都能遇見同學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或蹲地撿拾、俯身拔扯雜草;或結伴運送、雙手抱捧水桶。同學們沉浸其中,干得不亦樂乎。
躬耕學農事,勞動促成長。從課堂到農田,同學們發揚“行知”精神,探索實踐、積極思考,對農業發展有了深刻且立體的認識。該校學在農實踐活動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感悟農耕文明深厚的底蘊。 (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高燕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