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按《辭海》的解釋是勸告,規戒的意思,官箴就是對官史的勸戒,它是官員職業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官箴文化的核心思想是:為官從政者要重視自身的修養,加強自我約束。
西晉時司馬昭曾說:“為官長當請,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這話切中要害,又言簡意賅,“清、慎、勤”,遂成為一條千古不易的官箴,歷代皇帝多御筆親書此三字,遍賜內外百官,以為勉戒。
宋人呂本中在其《官箴》一書中論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宋人真德秀則將這“三字經”發展成了“四字訣”,他在知泉州時,都是以“廉、仁、公、勤”四字要求lsquo;部屬rsquo;的“律已以廉、撫民以仁,存心公,蒞事以勤”。他第二次赴泉州任職時,迎者塞路,深村百歲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歡聲動地。感人肺腑。清代汪輝祖是乾隆、嘉慶年間的著名幕友、法律專家循吏,他的公、廉、慎、勤做為基層官員從政的主要標準和基本素質要求的認識。既是為官的準則,也是做人的道路。考中進士后授任知縣和知州職,在長達34年的時間里,他“持正不阿,治事廉平”。他的為官從政理論特點在于強調“做官先要做人的理念”。
因此他“公正”是維系上下級關系的“大義”,應當以“公事為重”立心要正,自處宜潔,公過不可避,敢與擔當責任。私罪不可有,辦事勿分畛域,不要過分強調職責范圍。
“廉潔”強調吏不可墨,以儉養廉,至親不可用事。
勤慎,要謹言慎行“勿沽名邀譽“勿為非分之事。
勤勉,稱職在勤,而“怠之禍人”感于貪酷”。必須持之以恒,勤之為道,今日今日畢,漸則因時制事。無不合宜。一日積一事,兩日便積兩事,積之愈多,理之愈難,勢必不能草率塞責。”
汪輝祖的“公廉慎勤”四字官箴,辭淺意深、言近旨遠,深得為官從政之“三昧”,然而別看這區區的四個字,要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疾風知勤草,危難見堅貞,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新謀,情為民所系”,添上立黨為公的亮色。 (吳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