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從小刻苦自學,成年后當了官,曾領兵打過仗,取得了多次勝利。
老年時參加政事,還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議。他喜歡以詩和散文來表達憂國憂民的心情。
記得1999年我省四市中考語文試卷中閱讀題選擇了《岳陽樓記》中的一段文字,要求學生回答這段話表達了作者范仲淹怎樣的胸襟和抱負?我市絕大多數考生都能正確寫道:這段話表現了作者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以上范仲淹的兩名名言一直流傳至今,深受人們熟悉和喜愛。范仲淹教子講節約的精神,也曾傳為美談。
相傳范仲淹的二兒子范純仁已選好了良辰吉曰準備娶親。幾天來,他忙前忙后地籌劃著,心想: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絕不能辦得無聲無息的,況且,父親又是個大官,不知有多少人要來賀喜呢。他計劃屋中的擺設、新娘的穿著、婚宴上的食物等都要上等的,他本想立即安排家人去操持,但他知道父親的脾氣:要買什么東西一定要得到父親的允許才行。于是,他就把打算購買的許多貴重物品,列了一張清單,請求父親批準。
范仲淹拿著清單對兒子說:“太過份了!哪能為婚事浪費那么多錢財?”范仲淹走到兒子身邊,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呀,不是爹舍不得為你花錢,如果你過慣了榮華富貴的日子,就吃不了一點兒苦了。還記得爹說過的事情嗎?”說著,范仲淹又講起了自己年輕時的艱苦生活。當年,范仲淹讀書自學時,曾經借住在一個寺廟里。他沒有錢買干糧,只好買一些米,每天熬一鍋稀粥,等粥涼了凝上以后,用筷子分成四塊。一日三餐,就靠這一兩塊粥,再加上幾根咸菜維持度日。有一次,他的好朋友給他送來了香噴噴的飯菜,他連看也不看,更談不上吃了。他想的是:吃了好飯菜,就會咽不下稀粥咸菜了,怎么能堅持自學呢?經過爹爹的教誨,純仁終于冷靜下來了,讓爹爹為他修改了清單,比較簡樸地辦了婚事。
范仲淹當官思惠民,治家講勤儉,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要創造一個優雅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健康學習提供方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不少家庭追求家居現代化、高檔化,忽視了孩子的書室和書架的添置,家里也沒有幾張報紙和幾本書,而對孩子的滿月、周歲、生日、結婚卻是紅貼滿天飛,大請親朋好友,大操大辦。這樣不講勤儉,鋪張浪費削弱了家庭文化建設氣氛,對孩子的全面成長十分不利。我們應當學習范仲淹教子要講勤儉節約的精神,樹立積極、文明、健康、向上的家庭形象和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陳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