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性流淌的意境美
——記莆陽書畫名家許慶賢
《峰高無坦途》
在當代華人書畫家中,出生于莆陽這塊鐘靈毓秀之地的許慶賢無疑是極為出色的一位,他不僅在中國畫研究和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在詩詞、書法的研習和創(chuàng)作方面亦頗有造詣。
我與畫家許慶賢僅為數面之緣,但他那種自然流露出的藝術獨特氣質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讀過他的中國畫、書法、詩詞后,則有猶如多年老友的感覺,很是親切。從他的作品中,我讀出了一位畫家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對多嬌江山的摯愛之忱,對鄉(xiāng)邦故土的贊頌之意。他的作品,總流淌著一種詩性般的意境美,有的充盈著豪剛,則繳蕩胸臆;有的流露出抑郁,則纏綿悱惻;有的凸現著灑脫,則神采飄逸。
擔任過莆田市博物館館長的許慶賢能多體書法,尤工隸、草,用筆沉著、章法生動。其隸書精細嚴密,妍美光潤;行草流暢自然,跌宕多姿。詩詞創(chuàng)作因情所發(fā)、狀物抒懷,氣韻豪逸、清新感人;平仄謹嚴、格調高古,極具濃郁的人文品味和高尚情懷。特別是他的詩詞書畫更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以畫入詩、以畫養(yǎng)字,作品內涵深刻,為全國許多博物館和名勝景區(qū)所珍藏摹刻。
許慶賢自幼喜愛中國傳統(tǒng)書畫、詩詞,有著與生俱來的靈慧與悟性。12歲繪畫天賦得到老師賞識,17歲創(chuàng)作毛主席像被駐莆某部隊收藏,20歲始精研書法,數十年來筆耕不綴。對書畫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他從福建藝專畢業(yè)后,又進中央美院研修中國畫,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掌握了豐富的中西繪畫理論,深諳繪畫藝術的精髓。他尊古而不拘古,求新求變而不趨時媚俗,合理地吸收、消化了現代藝術的觀念與形式,豐富并發(fā)展了自己的繪畫技巧與技法,在當代畫壇中闖出一條多向選擇、融匯古今、中西合辟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道路。
藝術創(chuàng)作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中國畫講究的是情、法、理、趣,追求氣韻,注重意境。古賢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書畫的形、氣、神魅力各異,是作者性情、學養(yǎng)、審美觀和思想境界的體現。許慶賢說,做書畫藝術要先學做人,人正書畫自然特。因此,生性剛正率真亦莊亦諧的許慶賢,力求“同自然之妙有”、“我心寫我字”,繪畫講究構圖的韻律美及作品意境和情調,把志情兼紓契合于翰墨之中,以高尚的情懷和雋永的筆墨,闡述自己對大自然和藝術的時代感悟,很具藝術感染力,體現出一種厚重感與恢宏的氣勢,有鮮明的個性與獨特的風格。
欣賞許慶賢的作品,總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沖擊力。那奇險的峰岳、靈動的飛泉、輕盈的流云、蓊郁的林樹,不一而足的創(chuàng)作元素在畫家筆下信手拈來,栩栩如生。哥斯達黎加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常務理事林忠很欣賞許慶賢的書畫,評價他以寫實與創(chuàng)意相結合的手法,充分利用中國畫點、線功能和皴法效果、用墨與設色的靈活多變,把其胸中具象演化成跌宕起伏、樸茂多姿、生意盎然、秀潤華滋的畫面,開拓出一種深邃的境地,可居、可游、可詠,令人身臨其境,流連忘返。
古賢詩云:“胸中丘壑原無數,筆下江山似有神。”這話正是許慶賢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最好注腳。刊載于中國《美術報》作品《峰高無坦途》道出了畫家藝術創(chuàng)作的艱辛。從詭譎奇幻的永興巖至旖旎秀麗的湄洲島;從大漠雪源到西南邊陲;從巍峨長城到客家土樓、長江上下,黃河兩岸......都留下畫家跋涉寫生的足跡。搜盡奇峰打草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于是,一幅幅山水畫佳構便從畫家椽筆下誕生,愉悅著人們的觀瞻。
多年來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寫真求悟,許慶賢的繪畫創(chuàng)作融貫中西、自辟蹊徑、氣魄深雄,富有意趣韻味和時代氣息,各類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展覽和發(fā)表,深受行家好評。在馬來西亞舉辦個展時,中國大使主持剪彩,當地媒體大呼吹來中國風。國家郵政局已印制發(fā)行中國當代名家書畫《許慶賢作品專集》明信片。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許慶賢詩詞、書法》、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許慶賢國畫山水》等畫歷。其藝術成就載入《中國美術家》等十幾部辭書典籍,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院校、學術團體聘為客座教授、名譽院長、高級顧問,榮獲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xiāng)優(yōu)秀輔導員”稱號及中國書畫學會授予的“一代名家”稱號。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