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莊鎮嵩山之頂的巖石縫中有一石洞,傳為是陳靖姑煉功石洞,與秀嶼島東需的小嶼——龜嶼石洞相通。據傳,明代倭寇進犯福建沿海時,所謂“一夜犯五城”,秀嶼城也在其中,周圍百姓無處藏身,一大批人躲進龜嶼洞中。倭寇不敢深入洞中,便用柴草在洞口生煙,熏入洞中,企圖熏死洞中的老百姓。
躲在洞中的多數幼女兒童,大家都驚慌失措。在這生命垂危之際,有人想起傳說此洞與嵩山石洞相通,嵩山祖廟奉祀的是婦女、兒童保護神陳靖姑,于是齊聲高喊:“臨水夫人陳靖姑救我們!”連呼幾聲之后,突然聞到一陣香味,人們一陣清醒,煙氣逐漸消失。因此,更加大聲高呼:“陳靖姑救救我們”。接著來了一場大雨,洞口草堆大焰熄滅。
雨過天晴,嵩山石洞有一股濃煙沖出洞口。倭寇直奔向嵩山,看到一位年輕姑娘,亭亭玉立在三塊石上,左手拿螺角,右手拿麻繩,倭寇看見年輕姑娘垂誕欲滴,爭先恐后往巖石上爬。姑娘一吹號,周圍布滿手執武器的美貌女人,倭寇滿懷喜悅,企圖全部捉拿到手。豈料,亭立巖頂的姑娘將右手的麻繩一甩,倭寇冷不及防,個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眾女兵連沖帶刺,倭寇頭破血流,滾下山去,退到船上,駛向外海。
洞中的婦女兒童全部得救,紛紛上廟酬謝。倭寇也派探子到山上窺視,看見廟有女神,香火旺盛,所有女像與前日對陣的女兵面容相似。所以后來倭寇再犯莆田時,都不敢來到嵩山周圍鄉村。 (向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