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訓言:“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其意是說,度量小的人不是高尚的人,也不是血性男人,不是有志氣,有作為的人。這是倡導為人處事要講度量,要胸懷寬廣、寬容大度,而豪無教唆人作惡做壞事之意。
曾在社會上流傳很廣的“無毒不丈夫”一語,與“無度不丈夫”,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失之豪厘,謬之千里。“無毒不丈夫”,其意是說,不管什么人標關系,對人就要狠毒,別人才怕你三分,甘拜你下方。這種不講社會道德,對人一概狠,與“對敵恨、對已和”的傳統處世哲學和原則是背道而馳的。為什么不分敵我好壞,青紅皂白,而要一味地狠毒呢?這種謬誤流傳不知毒害了多少人,搞壞了多少事。甚至連辭書的編纂者也被蒙蔽了。有的詞典竟將“無毒不丈夫”列入詞條,并對其作了錯誤的解釋,可見貽害之嚴重。
新近,有人提出“無讀不丈夫”,其意是說,不讀書,即不成為棟梁之材。這是提倡人們要尊重知識,喜愛學習,多讀好書。但是,目前,社會流行一種新的“讀書無用論”,尤其在黨員干部之中影響非常惡劣。據媒體報道,近期全國范圍的“萬名黨政干部閱讀狀況調查”,其結果讓人擔憂。有62.7%的受訪者表示因工作太忙,應酬太多,抽不出時間讀書,有33.4%受訪干部,每周的讀書時間在3小時以內。
領導干部讀書的狀況不容樂觀,歸結起來主要有五方面的問題:
一是有職有權,高高在上,呼風喚雨,八方回應,思想退變,追求享樂,玩物喪志,無心讀書。早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就指出“因為勝利,黨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在新時期,這種人,往往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貪污受賄,成為人民的罪人。
二是講究排場,請客送禮,禮尚往來,熱衷應酬,忙于事務,無暇讀書。這種人,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兩邊倒,處事靠“天線”無主見,隨波逐流,最后成為頂頭“上司”的替罪羊。
三是貪多圖快,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這種人,不善于讀書,效果甚微,其工作沒有創新能力,業績平平。
四是學而不思,等于只耕耘不播種,知行不一,學用脫節。這種人猶如三歲小孩,乳臭未干,講得夸夸,尿得嘩嘩,只能成為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五是害怕讀書,因許多好書都有針對性,可以陶冶情操,觸及靈魂,讓人警醒hellip;hellip;。這種人明知故犯,甘居落后。
治天下者先治已,治已者先治心。要治心養性,做到性不貪,手莫伸,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
200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視察。他希望“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只有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深入思考,才能不斷進步”。時下,要努力讀書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堅信:只要熱愛讀書的官員越來越多,則貪腐的官員就會越來越少。(游炳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