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儒、字仲醇、亦名陳眉公,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幼年即聰明過人,文名卓著,史稱“穎異”。其成年后為諸生、工詩善文,擅書畫其藝術造詣登當時之冠。
他著述頗為豐瞻,而所著《小窗幽記》尤為聞名,是一部光耀古今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覺,言近旨遠、益人神智,被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必讀書。
陳繼儒在《小窗幽記》叫寫道:“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潮;書畫鑒賞是雅事,稍一貪癡,則亦商賈;詩酒是樂事,稍一曲人,則亦地獄;好客是豁達事,稍一為俗子所撓,則亦苦海”。看來,擾攘塵囂的市潮,拘謹庸俗的禮教,都是“地獄苦海”。他一生雖常與官紳周旋卻始終不入朋黨之圈,他認為:“人有好為洼態而反濁者,有好為富態而反貪者,有好文態而反俗者,有好為高態而反卑者,有好為古態而反今者hellip;hellip;陳繼儒對世風的批判,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讓人想起鄭板橋那句通俗易懂的名言,難得糊涂。
《明史》稱其“經史諸子,術伎稗官與二氏家言,靡不較核”。陳繼儒看破功名,悟透生死,是一位瀟酒的智者,所以其著作被稱為修身養性、經商、從政、圣達之家的必讀之書,現錄一小段原文以饗讀者: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醒”。
據說中山人狄希能夠酷造千日之酒,人們飲了此酒,會醉千日不醒。可見此酒后勁了得,然而這種酒雖能醉人千日,其醉可有兩點可取之處,一是真醉,是飲酒所得的性趣,二是雖酒勁很大,千日后也會醒來。
但是,世間之人沉醉于追名逐利紙醉金迷的生活中是無酒而醉,難有醒時。所以陳繼儒在此發出感嘆,從那里弄來一副清涼藥,讓這些為名利,聲色而醉的人醒來呢?
《小窗幽記》就是一副讓人清醒的良藥、讀了使人獲益匪淺。
淡泊于名利的操守,鎮靜安寧的氣節,需要立之以德,銘之于心,不但在貧賤之時能保持自己的尊嚴,更要在富貴之時能經受住聲色的考驗。面對現今五光十色之樂,塵世紛紛濃艷的名利之誘,能夠保持住自己的平常心,有一顆不動搖的意念,真正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才算是真正的淡泊。 (吳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