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又名“情僧錄”,偕音詮譯為“清憎錄”、“憎清錄”。這是《紅樓夢》作者呂四娘(筆者求證疑是)一家無端遭到清朝廷的迫害而造成作者憎恨清朝廷的結果。當她用雍正皇帝血淋淋的人頭,祭奠了呂氏一門冤魂后,不是繼續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而是家仇已報,適可而止,國恨暫擱,以免百姓遭殃,生靈涂炭。她用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規勸世人:功名再高,死后也是荒冢一堆;金錢再多,也只是身外之物。嬌妻恩情再濃,君死后她也會隨人而去;兒孫再多,孝順的少見。反清復明的事情也是這樣,不要抱有不切邊際的幻想,要正視現實,不要作無謂的犧牲。
為了更透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她在開卷第一回的最遑借用甄士隱(真事隱)對“好了歌”隱瞞真事說成看破紅塵的解釋中透露出作者維護國家安定的其實思想境界。
此詩原句詮譯如下: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當年在密室里泛泛空談,反清復明的文版布滿全國。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曾經在深山野外,衰草枯楊邊建立為數不少的訓練反清復明的武士場所。
“珠紗兒結滿雕梁”:殊不知,清朝廷歷經順治、康熙、雍正王朝,根基日益鞏固,開疆擴土,經濟發展,國家強盛,國家統治機器正日益正常運轉,全國各地都時刻張滿了捕獲反清復明的羅網。
“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最近聽了雍正皇帝被人暗殺的風聲,江湖上綠林好漢又在胡說反清復明的蠢話。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說什么清朝廷不堪一擊,正是反清復明的最佳時機。
“如何兩鬢又成霜”:如果反清復明果真那么容易,那么每次結果都象禾苗遇到霜打一樣地蔫了。
“昨日黃土垅頭送白骨”:昨日剛掩埋了戰友的尸體。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今天自己又因反清落網坐冤獄。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作為清朝當政者,應當實行滿漢一家親,不要一味偏袒滿人,把金銀財寶裝滿滿人的箱子,而使漢人淪為乞丐,這樣就會造成天下百姓的怨言。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清朝廷不要拿漢人不當人,隨意草菅人命,要防著自己也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的時候,雍正皇帝的結局就是一個警鐘。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歷史的教訓就象一面方鏡一樣,官迫民反。
“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不是為了糊口活命,有誰還想去冒戰爭煙火的險惡。
“因嫌紗帽少,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奉勸當官的要知足,要依法行政,廉潔奉公,不要走上“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的下場。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不要為了各自的利益,無休止的爭斗下去,對當權者來說,不要以為我當政,就可以為所欲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對漢人來說,不要以為這是我的故土,一定要給清朝廷決個魚死網破。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種荒唐的想法,都是不顧現實的幻想,在封建社會的特定的環境里,到頭來,都是一小部份統治者的陪葬品。
呂四娘的上述言論,使我們看清她雖有憎清之心,卻無反清之意,能見好就收,激流勇退,棄武從文。加上清宮家丑不可外揚,以致弒君事件之后在全國仍保持相對平靜,沒有發生清廷瘋狂的報復事件發生。
至此《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筆者用《呂四娘:疑是lt;紅樓夢gt;真正作者》、《呂四娘殺雍正帝》和《不要你方唱罷我登場》三篇文章作詮譯。原來本想是“風塵懷閏秀”的《紅樓夢》也有腥風血雨的場面,“不干涉時世”的“風月寶鑒”也充滿著濃厚的政治色彩。第二回寫什么?我們將拭目以待。 (吳明星 鄭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