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常存 奮斗不息
——讀儒家經典《大同》有感
《大同》是《禮記》前頭的一段,為孔子七十子之后至西漢時代儒家學者的記。它所記錄的都是戰國、秦漢間儒家的言論。《大同》通過孔子參加魯國癸禮之后所講的話,表現了當時知識分子因對現實不滿而產生的復古思想,他們極其向往所謂“大同”、“大道”,即原始社會那種局面,那些準則。
從戰國之后,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了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為地主階段和農民之間的矛盾。在地主階級殘酷地剝消和壓迫下,發生了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但每一次農民起義最終都歸天失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沒有一個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沒有革命的綱領作為起義軍行動的指南。
當人類社會進入19世紀,在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呼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無產者才有打碎舊世界的希望。1917年,俄國十月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產生了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得解放。經過抗美援朝,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其他社會改革運動,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任務。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各條戰線取得了重大成就。從1964年到1965年,我國先后有兩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首次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社會治安安全穩定。1956年和1965年被群眾稱為“路不失遺”、“夜不閉戶”的好年份。
1978年12月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小康社會大力推進。在中國的歷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宣布取消了農業稅。農村9年義務教育,實行學雜費減免。農民群眾享受新合作醫療制度。今年,又實行家電下鄉,給購買者補貼。最近,國務院又研究決定,給農民實行普惠養老基金,并在全國進行試點。這些順民意、得民心的大事,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08年,北京舉辦了一次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在閉幕式晚會上唱出了“世界大同”的最強音。去年,我國還戰勝了“5.12汶州特大地震。一方有難,四方支援。全國各地都給予人力和物力支援,臺灣紅十字會也派醫療隊前往災區進行搶救傷員。國際社會和許國家都伸出援手,支援災區。我國政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措施得力,受到國際社會和許多國家的好評。最近,臺灣發生了50年罕見的臺風和水災,我國政府運去并安裝活動板房1000戶,大陸社會各界伸援手慷慨解囊,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血濃于水的兄弟之情。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只因近代朝廷閉關自守,而落后于世。現在,我們有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只要全體共產黨員人,各民主黨派和有識之士與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愛崗敬業,像愚公移山那樣,一代接著一代干,積極努力,奮斗不息,世界不同的目標離我們就會越來越近。 (游炳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