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財
莆田有多處天馬山,如黃石天馬山、城區泗華溪南天馬山麓、仙游游洋天馬山等,今天筆觸落在仙游游洋天馬,聚焦因天馬山名而得名的天馬村。
“天馬”名字讓人想到天馬行空,令人精神一振。最早是木癡《看莆田》系列短視頻讓我認識了天馬村,于是就有了前往參觀游覽的想法。
天馬村進一步喚醒了我的鄉愁記憶。天馬村外石門何氏大厝、陳氏大厝前,村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石磨豆漿、油炸蔥餅(菜頭餅),這些仿佛都是40年前的記憶,讓人倍感溫馨。
游洋天馬有以下這些地方吸引了我。其一,古厝前,沉浸式的體驗讓人仿佛回到了40年前,兒時的記憶,那些光陰深處溫馨的畫面,紛紛穿越時光的隧道,與你相見。其二,天馬的山,天馬的水,環抱著天馬長方形的古村落。我與沈兄聊天的時候,都不約而同講到水脈的重要性,竹排、竹篙、夢里水鄉的畫面都凸顯出來了。水是一個鄉村的靈魂。天馬村的山水是天然的,一種朦朧感,一種鄉村的原始氣息,讓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其三,幾個月前我去游洋天馬的時候,油菜花正開放中,成片的油菜花襯托古厝的古樸。自然景觀與原生態的古厝文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其四,天馬村分外石門和內石門2個自然村。“石門”的名字是獨特的,會疊放閃現出武俠影片中的畫面感。石門峽谷,集峽谷、瀑布、奇石、田園等四大特色景觀。其五,天馬山景觀薈萃,兼具“石奇、巖峭、洞妙”等特點。據了解,天馬山曾是明萬歷年間的抗擊倭寇據點,現今留存有天馬古寨等歷史遺跡,景觀內的天馬寺始建于南宋,聲名遠播。其六,五一假期“山水天馬”鄉村民謠音樂節融入了《童年》《外婆的澎湖灣》等耳熟能詳的歌曲,讓人仿佛回到了40年前,民謠觸動了我。古厝古村落、山水格局是載體,文化元素引入,二者之間相互碰撞融合,可謂找到了最佳結合點。品嘗到的是小時候的蔥餅(菜頭餅),味蕾上的記憶,觸摸到的是古厝磚瓦的肌理,看到的是青山綠水,古厝的紅燈籠、紅楓等元素之間的相互映襯,耳邊聽到的是潺潺的溪澗流水聲?!吧剿祚R”鄉村民謠音樂節傳遞出一種淳樸鄉風。
天馬村的亮點不一而足。“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薄屑氉聊ィ盼牡囊饩衬茉谶@里找到一些原型。
文化元素之間的交融碰撞,總會有靈感的閃現。從這場行空而至的“山水天馬”鄉村民謠音樂節,我看到了莆田這座千年古府新市噴涌著一股文化復興的力量,聽到了文化復興的密集鼓點,想到此,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激動。今年是莆田建市40周年,文化的諸多元素之間需要相互映襯,相互碰撞……
一塊書寫“石門峽谷”四個古拙大字的大石頭上,演藝者竹笛演奏《夢里水鄉》的笛聲響起,將游客帶進一個幽深意境,我良久駐立著、傾聽著,《夢里水鄉》曲目意境對應石門峽谷,對應游洋天馬,更是對應整個莆田“水鄉”。
回眸“山水天馬”鄉村民謠音樂節,音樂引領,多種文藝交融,弘揚著優秀傳統文化。民謠音樂節在天馬刮起了追憶往昔的一陣風,“海上媽祖,山上吳媽”,吳媽(吳圣天妃)修道行醫,懸壺濟世,百姓感念其恩德。歌頌吳媽的歌曲循環滾動播放著,歌手阿諾唱出了民間百姓對吳媽一種最樸素的情感,這首歌曲是這場民謠音樂節的“眼”。濃厚的鄉土藝術氣息撲面而來,天馬村仿佛被進一步點亮了似的,景致更加宜人,曲調更接地氣。
所有的一切,都回歸到“初心”二字上來,即用潛移默化的力量提振群眾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送文化,“種”文化,愿越來越多文藝工作者把鏡頭和筆觸對準美麗鄉村,用不同文藝形式反映山鄉巨變、鄉村新貌,展現一種昂揚的斗志,展現百姓滿滿的收獲感、幸福感。
以夢為馬,文藝賦能,助力山村進一步華麗轉身。自此,我記住了天馬村,記住了天馬村的古村落,記住了天馬村外石門何氏大厝、陳氏大厝,記住了天馬村的石門峽谷,記住了天馬村的竹排,記住了天馬村淳樸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