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陵墓小記
吳英陵墓坐落在城廂區靈川鎮山門村,是一處涉臺文物,同時也是莆田沿海一處旅游景點。
吳英(1637-1712年),字為高,原籍泉州黃龍,后奉旨入莆籍,定居黃石定莊。吳英行伍出身,因屢立戰功,擢升同安總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瑯奉旨率兵攻打臺灣,吳英為副帥,統領陸軍,英勇殺敵。臺灣收復后,吳英奉命駐守臺灣,率領民眾墾荒種植,建設家園,造福一方。二年后,升任四川提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調福建任陸師提督。不久,調任水師。吳英文韜武略,戰功卓著,深受康熙器重,被封為威略將軍,御賜“萬人敵”匾額。吳英熱愛家鄉,熱心公益事業,曾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慨然捐銀六千余兩,重修寧海、熙寧兩橋,為莆田人民辦了一件好事,世代受人褒贊。
吳英陵墓,規模宏大,占地五十多畝,坐西朝東,背靠松樹蒼郁的雞公山,面向碧波蕩漾的桂山水庫,墓前開闊,氣勢恢宏。陵墓依山修建,層層升高。墓道從低到高共五層,綠草茵茵,野花芳香。第一層中央矗立一座巍峨壯麗的石坊,石坊四柱三門,門樓式,正面刻有“圣旨”牌座,背面刻有“欽賜祭葬”匾額。整座石坊飛龍舞鳳,花卉人物,形神兼備,令人贊嘆不已;第二層兩旁分列石羊、石虎、石鳥,雕工精巧,栩栩如生;第三層兩旁豎立著四尊高大的文武翁仲,清朝服飾,猶如吳英屬下的文官武將;第四層兩旁各有一座飛檐翹角的石亭,亭柱盤龍飛升,活靈活現。亭內豎立神道碑,鐫刻著吳英的簡歷,贊頌他一生的豐功偉績;第五層兩旁聳立著兩根高大的望柱石,柱高九米,頂部雕刻著一對獅子,左雄右雌,東望吳英的故居黃石定莊。從墓道登上臺階,就是全部用花崗石鋪就的墓埕。五層,層層略高,寬闊平坦。墓埕的后面是墓體,呈“風”字形,墓丘為隋圓形,“三合土”修筑。地下為墓室,是吳英長眠之地。
文革期間,吳英陵墓作為“四舊”部分被毀,實在令人痛心。為了緬懷這位昔日曾經為統一祖國作過重大貢獻的英雄,同時也為感恩這位曾經為莆田人民謀福祉的將軍,當地村民正在籌劃重修遭損建筑,讓陵墓重現昔日光彩,并逐漸開辟為旅游觀光之地。 (王元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