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江
曾朝霞/攝
曾朝霞/攝
徐鯉九《九鯉湖志·藝文志·金石》載:“句曰:‘野趣謝千鐘,老景尋神仙作會;湖光涵萬象,夢魂與天地同流’鄭紀撰并書。”
鄭紀的“野趣謝千鐘,老景尋神仙作會;湖光涵萬象,夢魂與天地同流”行書聯句題刻,落款為東園,東園是鄭紀的號。此題刻位于蓬萊石靠祠的石面上。
【題刻聯句背景】
明代仙游籍致仕歸田的原戶部尚書鄭紀,于明弘治乙丑年(1505)之后,仿慕唐代退休官員白居易當年兩次組織70歲以上退職官員的集會做法,在仙游倡辦“耆樂會”,并首次在九鯉湖成功舉辦。在會社圓滿結束之后,鄭紀以現成的九鯉湖天然石為紙,以題聯句的方式,記下了當年耆樂會在此活動之事。
【注釋】
野趣,指山野的樂趣。千鐘,釋義是極言糧多,指優厚的俸祿。老景,指的是老年的情景,猶晚年。
湖光,日光映照在湖面上所產生的光影。涵,指事物的內涵和深度。萬象,一切事物或景象。夢魂,古人認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
【賞析】
上聯:野趣謝千鐘,老景尋神仙作會
作者在本聯中運用倒裝的修辭手法和進喻修辭手法。
將上闋中的修飾中心詞“野趣”的定語“老景”,定中倒裝到中心語之后的下闋中,一方面避免了上闋的結構臃腫,另一方面突出了上闋中心詞“野趣”,也使整個句子節奏均勻,語氣連貫。這樣上聯便變成“老景野趣謝千鐘,尋神仙作會”;以喻體“尋神仙作會”對本體“老景野趣謝千鐘”的比喻進行補充說明產生“老景野趣”的似尋到九仙同樂的快活心情。
整個上聯之意是:晚年之所以能到此游玩而產生山野樂趣,這得感謝致仕后有優厚的朝廷俸祿;游玩的盡興樂趣,猶如尋到九仙一起集會同樂一樣。
下聯:湖光涵萬象,夢魂與天地同流
下聯的上闋運用拈連的修辭手法,即是將游玩的耆老所見到的“湖光涵萬象”,順勢拈來,巧妙地連在與之不相干的“夢魂與天地同流”上。這樣,白天眾耆老觀賞湖光山色時,由眼前的景觀聯系到自己及世間諸事的種種,從而浮想聯翩,疑惑不解,只有留宿九鯉湖,才能在睡夢中同九仙交流以解困惑。
下聯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大大豐富聯中的意象,開拓聯中的意境。
上闋中“湖光”是實,“萬象”是虛。即是由眾耆老眼前所觀的日光映照在湖面上所產生的光影實景,聯想到蘊含一切事物或景象的內涵和深度的虛的東西。
下闋“地”是實,“天”是虛。夜晚留宿九鯉湖的眾耆老睡在地是實,而在睡夢中向在天的仙公詢問與祈求是虛的。這樣一方在地,一方在天,互相祈求與解惑地交流著,便是“夢魂與天地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