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飚
迎著艷陽,伴著蟬響,我們來到了位于仙游縣度尾鎮度峰社區的瑞云祠。瑞云祠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瑞云祠是度尾鎮境內一處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不僅有中國古典人物畫大師李耕的壁畫,還有一批明清匾額等珍貴歷史文物,極具人文藝術價值。
瑞云祠大殿中,保留有數十幅李耕大師精心創作的水墨壁畫,屬難得一見的傳統文化瑰寶。
李耕早年游歷仙游山川,并在一些寺廟祠堂留下壁畫。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原因,其親手創作的壁畫迄今僅存三處,分別為榜頭鎮玉新書院、榜頭鎮云山書院和度尾鎮瑞云祠。
李耕是我國近代著名國畫家,被譽為“二十世紀古典人物畫第一家”,師法上官周、黃慎、鄭板橋等大家,又遠溯顧愷之、吳道子、仇英等歷代書畫大師,他鍥而不舍地追求傳統國畫技法,主張“效先賢、嚴法度、堅基礎、師造化、脫窠臼、創新意”,力求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勁拔奇拙、造型灑脫、豪放不拘的風格。
李耕性格內向,天分奇高,在藝術認知和創作上傾向于內修自省和自由放任,構圖、筆墨往往出奇制勝、巧奪天工。
1917年,李耕于瑞云祠主殿內作壁畫34幅。其中上廳兩壁為“三一教”創始人林龍江生平事跡“林子行跡圖”25幅(原作30幅,后右壁下端5幅損毀,由后人補上),下廳繪有“菜溪巖”“九鯉圖”“龍吟圖”“虎嘯圖”等4幅。由于年代久遠,這些壁畫略有褪色,但透過玻璃防護罩,我仿佛看到了李耕揮灑自如的身影。
李耕的兒子李樸、孫子李維楨,以及徒弟孫仁英等皆在瑞云祠留下了墨寶,他們接力創作,把壁畫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傳承下來,為家鄉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李耕(1885-1964),字硯農,號一琴道人、大帽山人,仙游人。其7歲開始學畫,13歲就隨父親奔波于山林村野為寺院繪作壁畫。1925年,他與著名書畫家李霞、陳子奮等在福州創辦了福建省現代史上第一個藝術團體——龍珠畫社。1928年,李耕的《彌勒佛》《東坡笠履圖》《秋雨歸帆》等作品在中法繪畫聯展中榮獲第一名。他的作品筆力蒼勁,構圖新穎,形神兼備,寓意深邃,自成一體,被稱為“李耕畫派”。
瑞云祠壁畫,故事完整,妙筆生輝,精美絕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