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厚
“冊”字莆仙白讀音似ca5。《廣雅·釋詁》:“冊,書也。”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冊》里說:“竹削不編為簡,編之曰冊。冊為書之本字。”清·王士禛《分甘馀話·先人著述應(yīng)早付剞劂(jī jué,雕版;刊印)》:“余所見葉文莊與中(盛)遺集寫冊,皆手自點竄鉤勒(修改潤飾)。”明代進士葉盛,字與中,謚號“文莊”。寫冊,所寫的書。明·朝鮮·李睟光《芝峰先生集》卷8:“其人雖甚老,精力尚健,常讀書寫冊不休。”清·朝鮮·權(quán)相一詩句:“夜闌剪燈火,對案靜看冊。”
在中古和之前的古文里找不到把“看書”說成“看冊”的語料。“讀冊”不是“讀書”,而是“宣讀”皇帝的“冊命(冊封太子、后妃之類的命令)”。近現(xiàn)代偶見用“冊”表示“書”之義。但是明、清兩代朝鮮國的中文著作里則很常見,且更多使用“冊子”表示“書本”。所以馬敘倫又說:“古率借書為冊。”意思是說,古人基本上都是借用“書”字來表達“冊”字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奧秘在于,“書”字在古代白話讀音也可以似“冊(ca5)”。
書(shū),商居切,音舒。上古音書母(sh)、韻母魚部。莆仙文讀音似sü1,與“舒”同音;也常常讀似zü1,與“珠”的文讀同音,如“憑書行事”。但是“書”音sü1、zü1是近現(xiàn)代音。楊劍橋《漢語音韻學講義》里說,魚部魚韻自先秦到東漢主元音一直都似ɑ(與a音相近),魏晉之后漸漸變似?。到了明清才變似現(xiàn)在的ü音。也就是說,“書”字如果白讀似ca5,韻母讀似a乃是先秦到兩漢的讀音。近現(xiàn)代人說“叉(或叉開)五指”,古人只說“舒五指”,是“舒”古音似ca1(亦音ta1)。汪榮寶《歌戈魚虞模古讀考》(1923年國學季刊第一卷第2號):“魏晉以上,凡魚虞模韻之字亦皆讀a音,不讀u音或ü音。南山可移,此案必不可改!”這個觀點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音韻學界普遍接受了。
莆仙方言里沒有zh、ch、sh這些卷舌聲母,只有平舌聲母z、c、s。既然“書”能夠讀似sü1、zü1,說明聲母s與z相通,說不定“書”字的聲母也可以變讀似c?若然,則“書”字白讀似ca5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話里,zh、ch、sh這些卷舌聲母也是常常相通互轉(zhuǎn)的。翅,《說文解字》施智切(音試);《洪武正韻》申之切,音詩。說明“翅”字古聲母就是sh,但是普通話(來自北方方言)就讀chì。舂,《說文解字》書容切,文讀音似süeng1。又,《集韻》諸容切;《韻會》職容切,音鐘,與莆仙文讀音züeng1相同。可是“舂”普通話讀chōng!又,脠,尸連切,音羶,普通話讀shān,生肉醬。又,脠,丑連切、抽延切,文讀音似ten1、cen1,普通話讀chān,魚醢也(即魚醬)。弛,施是切,音豕(音似始);又,《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聯(lián)事。”東漢·鄭玄注:“弛,讀為施。”弛,普通話卻讀chí。又,飾shì,又讀chì,通“敕”“飭”。還有很多別的例子。
實際上,很多書母(sh)字,在莆仙文讀或白讀里就已經(jīng)公認聲母變讀似c了。舒,有一白讀音似cü1(亦音ta1)。舒開席子。伸,白讀音似cuon1,似“春”音,伸手摸心肝。呻,白讀音cen1。痛得呻啊呻。深shēn,莆仙文讀音cin1。拭,白讀音ci6,音似“七”(還有一個白讀音似suo7,似“術(shù)”音)。我們可以推而廣之:
螫shì,口語中又讀zhē。施隻切,音釋。又,火各切,音郝(音似福)。蜂、蝎等以尾針螫刺行毒。可是文讀音釋、音郝都與“螫”字表示蜂、蝎螫人的意思關(guān)聯(lián)不起來。如果我們按照“書音ca5”的白讀音規(guī)律,“螫”字就應(yīng)該白讀似ciao5,音似“尺、象”的白讀音:聲母sh變讀為c;韻母i變讀為iao,正如“一”字之白讀似yao1,似“幺、腰”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白讀變音規(guī)律。南宋·衛(wèi)宗武《蜂》詩:“為巢倒懸樹,竅竅自成房。螫(ciao5)人雖有毒,終為人所傷。”
莆仙人說出嫁女兒,白話音似“qia2女兒”。能夠白讀似qia2的字有:嫁;行;適(適)。嫁(jià),見母(g)字。很多見母字白讀時聲母變音似q或c。如:雇(qia4)人;稻谷(穀,co6);睡一覺(ca3)。《廣韻》:“假,且(qia3)也。”《呂氏春秋·士容》:“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qia3,請也)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東漢·高誘注:“假,猶請也。”眾所周知,“行”字作“行走”義,白讀音似gia1,但是“行”字還有一個義項“出嫁”,白讀音qia2。東漢·鄭玄注《儀禮·喪服》:“凡女行(qia2)于大夫以上曰嫁;行(qia2)于士、庶人(普通人)曰適(qia2)人。”“行”字作“出嫁”,是不及物動詞,所以“于”字不可省略。戰(zhàn)國·宋玉《高唐賦》:“(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qia2)而亡,封于巫山之臺。”晉·常璩《華陽國志》說《陳情表》的作者李密“父早亡,母何更行(母親何氏再qia2)”,由祖母撫養(yǎng)成人。
適(適,shì),施隻切,音釋。《玉篇》:“女子出嫁也。”“適(適,shì)”字何以有“出嫁”之義呢?義由音得。聲母由sh變讀似c或q(兩者同音)。“隻(簡體字為只)”白讀似zia5,如“一隻(只)船”。所以“適(適,shì)”字能夠白讀似cia2、qia2。《孔雀東南飛》:“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余冠英注:“適,嫁。始適,言出嫁未久。”我家貧賤,出了這樣的女兒,才出嫁不久就被遣送回娘家。《舊唐書·武承嗣傳》:“(武士矱)又娶楊氏,生三女:長適(qia2)越王府功曹賀蘭越石;次(武)則天;次適(qia2)郭氏。”即最小的女兒嫁給郭氏。
施(shī),式支切,音詩。聲母sh變音似c、q;白讀時韻母i可以變音似iao,所以“施”白讀有一音似ciao5、qiao5,似“尺、象”的白讀音。農(nóng)民在田里“施肥”,莆仙白話音似“ciao5肥”,與“上肥”白讀同音。《漢語大字典》施:設(shè)置。《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趙主父(即那位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命令工匠“施(ciao5,安裝)鉤梯”而攀爬到播吾山的峭壁上,刻下“主父嘗游于此”幾個大字。《隋書·宇文愷傳》:“又造觀風行殿,上容侍衛(wèi)者數(shù)百人,離合為之(做成可安裝可拆卸的宮殿),下施(ciao5)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又,施:劾(hé)捕(審查其罪,加以逮捕)。白讀音亦似ciao5。《國語·晉語九》:“邢侯聞之逃,遂施邢侯氏(邢侯的親屬)。”三國吳·韋昭注:“施,劾捕也。”
設(shè)(shè),識列切,扇入聲。文讀音似色。聲母sh,白讀可以變音似c;韻母月部開口三等舌韻,王力《漢語語音史》說魏晉及其之前都類似iat。韻尾i、n、t白讀時可以音轉(zhuǎn)似o。所以“設(shè)”字可以白讀似ciao5,似“尺、象”的白讀音,有“安裝”之意。如《詩·小雅·賓之初筵》:“鐘(指打擊樂器編鐘)鼓既設(shè)。”
攝(shè):se6;ciao5(或qiao5);ciao2。“攝”字聲母sh,可以音轉(zhuǎn)似c、q。“攝”字上古音葉部。葉部韻母能夠變音似iao,所以“葉”字白讀音似niao7。則“攝”可以白讀似ciao5、qiao5,似“尺、象”二字的白讀音。把“攝”字白讀似ciao5,來理解《漢語大字典》里“攝”字的許多古文義項和例句就豁然開朗了。上車攝轡(ciao5轡,執(zhí)持韁繩)。《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七》:“搖木者一一攝(ciao5,執(zhí)持也)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葉遍搖矣。”《國語·魯語》:“使長監(jiān)(長久引以為鑒)于世,故能攝固,不解(不懈)以久。”攝固,鞏固也,白話音似ciao5 en2(緊)。《漢書·張耳陳馀傳》:“吏嘗以過笞馀,馀欲起,(張)耳攝使受笞。”攝,引持也,挾持、拉下之意(揪字之義),即ciao5住陳馀,使他受笞打。和“施”字一樣,“攝”也有“拘捕”義,也白讀似ciao5。
說(shuō),文讀音似süe6,似“淑”音。有一白讀音似cüe6,似“促”音,用于“說破(cüe6 po4)”這個詞。年輕時,我曾經(jīng)向母親說到夜里做的噩夢,母親總是說“說破(cüe6 po4)了就不要緊了”。宋·陸游《六言》詩:“三巴亦有何好,萬里翩然獨尋。本意為君說破,消磨夢境光陰。”又,“說”有一義“責備”,白讀音似cüe7。《紅樓夢》第94回:“芹兒,你便狠狠地說他一頓。”又,《漢語大字典》說(shuì):“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白讀當似kuei4,似“勸”的白讀音;又可似cuei4,與“尋”字白讀同音,但義不同。唐·劉肅《大唐新語·舉賢》:“汝為國令(制定國家法令),當正吾失,返(反而)說吾以利也。”《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暗思:此必周郎教來說(kuei4、cuei4)我也。”
埏(shān),式連切,音羶。水和土也。文讀音似sen1,似“仙”音。白讀音似cao1,似“抄”音。埏埴(shān zhí),和泥制作陶器。莆仙白話說“埏(cao1)土漿”“埏水泥”。擅權(quán),莆仙白話音似“co1權(quán)”。文過飾(ciao2)非。失火,白話音似“cüo4火”,等等。
還有不少別的書母字,白讀時聲母可以變?yōu)樗蜌庖羲?/span>c或q。本文僅僅以書母為例,實際上,只要發(fā)音部位相同,送氣音聲母與不送氣音聲母都可能雙向相通互轉(zhuǎn),這種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大規(guī)模地破解許多白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