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翁志鵬
6月22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當天,木蘭陂兩岸彩旗飄揚,人潮涌動,溪面上鼓聲陣陣,龍舟健兒奮力競渡,當地群眾用傳統的龍舟教渡的方式迎接端午節的到來,同時,以此紀念屈原以及錢四娘為除水患而獻身的精神。
木蘭陂位于城廂區霞林街道木蘭村,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木蘭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國五大古陂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該陂仍發揮著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擋潮、水運和養殖等綜合功能,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
木蘭陂工程由陂首樞紐、輸水渠系、涵閘三大部分組成系統的灌區,具有“引、蓄、灌、排、擋”的綜合功能。在木蘭陂建成之前,木蘭溪兩岸旱、洪、澇、潮等災害頻頻發生。
千年古陂展新韻,龍舟教渡迎端午。在木蘭陂舉行龍舟教渡這一民俗活動,不僅飽含著當地村民祈求平安的樸素愿望,也融合了全民健身、團結奮進的理念。隊員們手握劃槳,劈波斬浪,在木蘭陂上演了一場水上的“速度與激情”。眾多市民專程前來觀看,不僅感受了傳統民俗活動的獨特魅力,更暢享了木蘭溪治理帶來的生態福利。現場熱鬧喜慶的氣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飛馳的龍舟與清秀的木蘭溪相映生輝,展現出了木蘭溪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取得的實效。龍舟教渡是莆田龍舟文化的一部分,傳承久遠。龍舟教渡并不是比賽,更像是一場老帶新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