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振飛
近期,由莆田市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楊金遠編劇,演員侯勇、斕曦、郭廣平主演的32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匠師》,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黃金時段熱播,收視率高,反響很大。這部電視劇以清末民初動蕩的歷史環境為背景,以莆田民間木雕名匠廖熙為原型,講述一代莆田木雕藝人潛心鉆研藝術、匠心追求卓越的傳奇故事,體現莆田精湛的木雕藝術水平。
幾位外地的老戰友,通過微信問我《一代匠師》中的華老板扮演者是不是莆田人?他們說華老板的普通話口音,怎么與我在部隊時的口音差不多?聊著聊著,我不禁聯想起了一些往事,其實早在二三十年前,我就在好朋友楊金遠編劇的電視劇《大雜院》里扮演過一角色。
1987年1月,我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后,在公安機關辦公室從事文秘工作,平時寫一些通訊報道和報告文學。有一次,在莆田市作家協會召開的文學創作會議上,我認識了早聞其名未曾謀面的作家楊金遠。
當時,楊金遠是莆田市《閩中職工文化報》總編,他從《福建法制報》《生活創造》等報刊雜志上,看過我采寫的一些通訊和報告文學,對我的文章,給予了高度肯定與評價,并熱情地邀請我為《閩中職工文化報》寫文章。后來,他擔任《莆田政協報》總編,我們經常探討稿件,在一來一往中,我們逐漸成為了好朋友。
楊金遠年長我兩歲,高中畢業早我兩屆,當兵也早我兩年。或許是延壽溪水的滋養,或許是溪岸兩邊荔枝的滋補,他身材魁梧。1976年3月,他通過嚴格的體檢,成為東海艦隊艦艇上的一名輪機兵。那矮小狹窄的軍艦輪機倉,那震耳欲聾的馬達轟鳴聲,那柴油氣味沖鼻的難忍環境,那風里來浪里去的海上生活,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不知道漫長的六年軍旅生涯,他是怎么熬過來的。正是在如此條件艱苦的環境里,正是在“白天兵看兵,晚上兵數星”單調無味的艦艇生活中,酷愛文學的他,利用業余時間飽覽群書,刻苦學習,努力鉆研,不斷練筆,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功底。至今,他已發表文學作品幾百萬字,作品多次被國內權威文學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等刊物選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十幾年前,著名導演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就是根據楊金遠創作的短篇小說《官司》改編的,獲得了兩億六千多萬的票房,非同凡響。楊金遠創作的中篇小說《大雜院》《義務兵》等作品,也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被改編成電視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收視率也極高。
電視劇《大雜院》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故事平凡,細節生動,1990年在莆田老城區開機拍攝。當時,我在原莆田縣公安局辦公室工作。一天上午,我突然接到楊金遠的電話。他說,由于拍攝《大雜院》劇情需要,導演要求找一位會駕駛兩輪摩托車且車技好的人。他知道我以前在軍校讀書期間,學習過駕駛坦克、汽車和兩輪、三輪摩托車,也知道我駕駛摩托車車技嫻熟。他以不容商量的語氣,告訴我:“市委宣傳部已經與莆田縣公安局協調好了,讓我從公安局借一輛高檔進口兩輪摩托車,立即開到位于老城區大路與坊巷交叉路口拍攝現場?!?/span>
既是好朋友有事相求,我自然要鼎力相助,況且還是去拍電視劇當演員。我有些興奮地向辦公室主任報告之后,便從刑警隊借了一輛剛剛購置不久的兩輪摩托車,不到十分鐘就趕到拍戲現場。導演微笑地點點頭,也沒有多說什么,就讓我駕駛摩托車從“大雜院”門口出發,朝著原市政府方向開出去大約一百米折回。接著,他才開始向我介紹所扮演的角色及劇情。
原來,是讓我扮演劇中一位老板。這位老板生意不順,情感又出問題,那天心情郁悶焦慮煩躁,從家里駕駛一輛摩托車出去,一路上精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摩托車晃來晃去不斷地搖擺。結果,迎面突然駛來一輛面包車,由于躲避不及、處置不當與面包車發生剮蹭,連人帶車沖到路旁的菜地里……
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拍戲,哪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也應該去冒一次險。況且,導演要求駕駛摩托車一路上只是晃來晃去就行了,這對我來說小菜一碟。于是,導演讓扮演大老板的演員脫下外套皮上衣,然后一手遞過來叫我穿上。接著,將一頂白色透明塑料面罩頭盔,戴到我頭上,把我頭面部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這下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演的是替身,心里一下子涼了大半截。這時,我看到楊金遠信任與期待的目光,心想盡管是替身,也必須為朋友兩肋插刀,盡最大努力演好這段戲。
于是,我跨腿坐到摩托車的座椅上,打開電門發動摩托車,準備起步時,突然聽到導演站在一旁大喊著停,然后走到攝像師身旁嘀咕幾句,又走過來告訴我,為了拍攝摩托車行駛中車速的真實性,攝像師要坐到我身后座椅上,拍攝車前儀表盤上的車速表針。攝像師塊頭不小,他將攝像機從機架上拆卸下來,直接扛到右側肩膀上,然后走到我身后騎坐在后座椅上。
兩個大男人將近150公斤的重量,摩托車輪胎也被壓沉下去了。我發動摩托車,沿坊巷往324國道方向開去,攝像師坐在身后,身體僵硬,看上去不是很信任我的車技。他有些緊張,左手緊緊抱住我的腰部,右手操作扛在右肩上的攝像機。幸好,街上行人和車輛都比較少,這條大約200米長的拍攝路段已經有兩位民警在維持交通秩序了。我按照導演講戲的要求,故意將快速行駛的摩托車,一路上開成搖搖晃晃的樣子,總算是一次性拍攝成功。
接著,第二場戲是拍攝摩托車與面包車交會時,由于避讓不及互相剮蹭,造成摩托車駕駛員人摔車翻的車禍場景,現場位于不遠處郊外的一條鄉村道路上。導演仍要求摩托車搖搖晃晃往前開去。導演解釋說這段戲是分鏡頭拍攝,面包車是由攝制組專職司機駕駛的,安全方面盡管放心。他說:“你只要駕駛摩托車朝著面包車快速開去,在即將與面包車交會車時,將摩托車停靠到路旁,等待面包車開過去之后,再駕駛摩托車沖到路旁的菜地里?!?/span>
我看到導演指定的這塊菜地與村道垂直落差大約有七八十厘米高,如果駕駛摩托車直接沖到菜地里,肯定車頭會先栽下去,出現車翻人摔的嚴重后果,不但人會被摔得頭破血流,而且摩托車也會摔壞的。我當場提出這輛摩托車不是演特技的車子,自己也不是特技摩托車運動員,如此高難度的危險動作,無法勝任。
此時,我看到村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處斜坡連著路旁的一塊菜地,我告訴導演摩托車從那邊沖下去還是可以做到的。導演采納了我的建議,讓我按照剛才說的思路去演。當我駕駛摩托車像被面包車剮蹭到似的搖搖晃晃開進菜地里時,攝像師已經由近漸遠地拍攝好這個鏡頭。導演一路小跑到我身旁,他要求助理將摩托車輕輕放倒,然后用手轉動摩托車的前輪,讓攝像師拍攝前輪轉動的特寫,接著又近距離拍攝滿面血流倒在地上的受傷大老板,車禍慘不忍睹的現場就這樣被營造出來……
最后,我聽到導演滿意地說:“大家辛苦啦!今天這場戲拍得很棒,特別是這位臨時替身演員車技好,表演很出色。謝謝大家!”
聽到導演的贊揚聲,又聽到楊金遠笑嘻嘻地說過幾天請我喝酒,我由衷地涌出一陣自豪感。想不到自己第一次出演電視劇,不僅幫了好朋友的忙,還得到了導演的肯定與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