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為更好地從內涵上推動農村教育全面、持久發展,荔城區開展了城鎮優質學校與農村學校結對幫扶行動,以“百校幫百校”為平臺,組織城鎮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進行送課下鄉、巡回授課活動,選派基層教師進城掛教學習,通過教研雙向互動,促進全區教師教研素養的整體性提升。此外,還實行“小片區管理”,采取“名師辦名校”模式,把城鎮優質學校的管理經驗輻射到農村每一所基層學校。有效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校際發展均衡化工作得到縱深推進有了明顯成效。
近日,記者走進荔城區北高鎮岱峰中心小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操場,高聳的教學大樓、綜合樓等錯落有致,校容校貌整潔大方,文化長廊、閱覽室、美術室等一應俱全,校園文化氛圍十分濃郁,不時從明快的教室內傳出陣陣瑯瑯書聲,為美麗的校園增添了勃勃生機,令人很難將其與偏遠農村小學聯系在一起。談起學校的變化,無論是師生,還是當地的干群都會伸出大拇指“點贊”該校的張燕萍校長。
在張燕萍眼中,作為一個小學校長,權力不大,責任卻不小。2022年5月,帶著上級領導的囑托和期望,張燕萍從區第四實驗小學副校長調任岱峰中心小學校長。岱峰中心小學地處偏遠農村,各種配套設施建設等都相對比較薄弱,部分群眾對教育意識不強,擺在張燕萍面前的是一個又一個難題。面對困難,張燕萍帶領全體教職工不等不靠,在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的同時,不僅在日常工作經費開支等做“摳”上文章,還發動和倡議全體師生自己動手,為美化校園環境出力、獻策,通過教師在樓道粘貼自編的安全和防欺凌相關的童謠外,組織學生以“認捐”小盆栽的方式,為走廊、教室進行美化布置。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看到,造型各異、五顏六色的花盆里種植五花八門的綠植,每一盆綠植上都標有小卡片,上面學生自己寫的所在班級、姓名以及所種植的品種和習性等很是詳細,成為該校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等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對我們不管是教育經費投入,還是各項政策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關心、支持,當地的鄉賢們得知上級對鄉村教育的重視,也主動捐資助教。在我剛剛上任一個月左右,村民朱金山等幾位在外鄉賢主動對接學校,自發為學校捐資,勇于改善師生學習生活條件,讓我特別受感動”。張燕萍說,有了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群眾的幫助,全體教師干勁十足,大家也更加堅定了辦好人民滿意學校的信心。
無論是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還是從事學校管理工作,張燕萍始終都是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之中。從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其就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為教育事業而奮斗終生。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組織對我的信任,讓我來到這里鍛煉,也感謝同事們對我的鼓勵與幫助,我們齊心協力,朝著同一個方向一起去努力,為農村教育事業添磚加瓦,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讓我可以安心工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燕萍表示,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光榮的事業,無論前路有多么艱難,也要認真面對,才能無愧于心。
強教先強師。自張燕萍上任后,其身先士卒起榜樣作用,擔任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極大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一年來,該片區常態化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開展專題講座,給教師們充電。引進多個名師團隊,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教師業務培訓,同時,經常性舉行各科教師教學比賽,以比賽促提高,并采取多樣形式對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和鼓勵,讓教師從心底有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積極營造濃厚的教書育人氛圍,使全體師生精神面貌得到進一步提升。
采訪中,岱峰中心小學總務魏華杰告訴記者:“張校長一來到小學,就以校為家,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從熱愛的教育事業之中,由其自編自創的關于防欺凌、安全知識等童謠,每天放學后,學生排路隊時進行朗誦,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把安全知識‘根植’學生心中,現在也成了我們學生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通過傳、幫、帶的模式,打造一個優秀的教書育人團隊,留下一個優秀的團隊,讓老師們沉下身子,當孩子喜歡的教師,建家長放心的學校,辦社會滿意的教育,這不僅是我的心愿,更是上級領導的初衷與期盼”。張燕萍說。
據介紹,近一年來,岱峰中心小學多個課題和多位教師先后在省、市、區級獲獎,該校也先后獲得省職工小家、市平安校園、市文明校園、市學校家庭教育基地等榮譽。 (時報記者 翁志鵬)